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耀武揚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為秦所滅。 (5) 越:國名。春秋時諸侯國,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天作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裡的這篇歌謠,在讚頌周文王的美德,同時也講述文王與武王的身世。先談到文王父母的婚姻,再說文王與大的結合。文王在年輕的時候,與住在渭水旁、洽水北的大婚配。大是個賢淑的好女孩,與有德行的文王結合,這椿婚姻實在是上天美意的撮合啊!大婚後生下周武王,也受到上天庇佑,出兵討伐暴虐的商紂,在戰場上勇猛威武,終於開闢了周朝的天下。後來,「天作之合」就被用來指天意撮合的婚姻,多用為新婚賀詞。亦用於指自然形成的伙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名。周朝所分封的諸侯國。姓。故城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杞縣。
包藏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苞藏禍心注音︰ㄅㄠ ㄘㄤˊ ㄏㄨㄛˋ ㄒ|ㄣ漢語拼音︰bāo cáng huò xīn釋義︰苞,通「包」。「苞藏禍心」即「包藏禍心」。見「包藏禍心」條。 01.《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皇后壽)既無任、徽音之美,又乏謹身養己之福,而陰懷妒害,苞藏禍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 02.宋.范仲淹〈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三狀〉:「況西賊父祖以來,蓄養姦謀,一旦叛命,乘累勝之氣,而遣人納和,此固苞藏禍心,別營兇計。」 參考詞語︰包藏姦心注音︰ㄅㄠ ㄘㄤˊ ㄐ|ㄢ ㄒ|ㄣ漢語拼音︰bāo cáng jiān xīn釋義︰猶「包藏禍心」。見「包藏禍心」條。 0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女子同事一夫,年長者稱年幼者為「娣」。《爾雅.釋親》:「女子同出,謂先生為,後生為娣。」晉.郭璞.注:「同出謂俱嫁事一夫。」《詩經.大雅.韓奕》:「諸娣從之,祁祁如雲。」
3.古時稱丈夫的弟媳為「娣」。《儀禮.喪服》:「《傳》曰:『娣婦者,弟長也。』」漢.鄭玄.注:「娣婦者,兄弟之妻相名也。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婦。」
烽火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烽火」:《史記.卷四.周本紀》褒1>不好笑,幽王2>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3>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注解〕 (1) 褒: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姓,故稱為褒。 (2) 幽王:周幽王,姓姬,名宮涅,宣王子,生卒年不詳。寵幸褒,沉湎酒色,不理國事,廢申后而立褒,後弟申侯和犬戎攻而殺於驪山之下,在位十一年,諡曰幽。 (3) 烽燧:古代邊防用來示警的煙火。白日放煙告警叫烽,夜晚舉火告警叫燧。 2、「連天」:《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嚴尤說王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
沐雨櫛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的君主,生卒年不詳。顓頊之孫,姓氏,號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傳位於子啟,而開君主世襲之制。亦稱為「夏后氏」。 (2) 橐耜:橐,音ㄊㄨㄛˊ,盛土的器具。耜,音ㄙˋ,鏟土的器具。 (3) 九雜:指多次匯集天下諸水。九,表示多次。 (4) 腓无胈:小腿股無肉。腓,小腿股。胈,音ㄅㄚˊ,小腿股的肉。 (5) 脛无毛:小腿上沒有毛。脛,小腿。 (6) 甚雨:驟雨。 (7) 櫛:梳頭髮。
烽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軍隊用來示警、傳遞軍情的煙火。[例]周幽王為了求得褒一笑,點燃烽火戲弄諸侯,埋下亡國的種子。
高風峻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赧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雒邑至周赧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情」,即是「忍心之情」,亦是「殘忍之情」!鶯鶯之癡情若此,張生竟將之比擬為蛟、為螭,又比作妲己、褒,且以「尤物」來貶低鶯鶯,將自己的負心薄悻合理化,搬出自古以來紅顏禍水的大道理,而在座聽見的人竟也深有所感!最後張生娶了名門淑女,鶯鶯也另嫁他人。之後他前往拜訪鶯鶯遭拒時,卻不顧鶯鶯的丈夫在旁,而「怨念之誠,動於顏色」,將得不到就日夜思念的心態表露無疑,而忘了自己已經是有婦之夫。作者在描寫張生的時候,首先寫他外貌出眾且守禮安分的一面,又寫他救了崔氏母女一家的義舉,表現出來的是一個有為的青年形象。而後又不著痕跡地寫他見了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