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節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省儉約,用財有度。如:「節儉是一種傳統美德。」《書經.無逸》「即康功田功」句下漢.孔安國.傳:「文王節儉,卑其衣服,以就其安人之功。」
狼心狗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狼心狗肺」指人的心腸像狼、狗的一般,比喻人心腸狠毒。見用於《醒世恆言》。《醒世恆言》為明朝馮夢龍所編纂而成的話本小說,共四十回。故事多源於民間傳說,然亦取自史傳、筆記小說。其中〈李汧公窮邸遇俠客〉是敘述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長安人房德因強盜被捕,畿尉李勉看他人才雄偉,將他放走,自己卻被罷官。後來李勉帶著家奴尋訪故人常山顏太守,在路上遇到房德,此時房德已投靠到安祿山門下,作了縣令。房德見後不勝歡喜,接入家中百般款待,李勉要離開時,房德找妻子商量想要送李勉什麼厚禮。沒想到房德的妻子是個器量狹小,心腸狠毒的人,反而建議應該把李勉殺了,免得他洩漏房德曾經作過盜賊的往事。房德禁不住妻子讒言,與妻子商量如何...
老成持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成」:《詩經.大雅.蕩》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1>,尚有典刑2>。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注解〕 (1) 老成人:德高望重的長者。 (2) 典刑:舊法、模範。 2、「持重」:#《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1>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後徙睢陽。嘗受《韓子》、雜家說於騶田生所。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吳2>楚3>反時,孝王4>使安國5>及張羽6>為將,扞7>吳兵於東界。張羽力戰,安國持重,以故8>吳不能過梁。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七三.韋賢傳》。 (2) 吳:指吳王劉濞(西元前215∼154),西漢沛縣...
宜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明、清兩朝,稱五品命婦為「宜人」。《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清.林紓〈蒼霞精舍後軒記〉:「微颸略振,秋氣滿于窗戶,母宜人生時之所常過也。」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七三七 -- 約七九○)長安人。天寶末年,以三衛郎侍玄宗,放浪不檢,後來悔悟,折節讀書。成進士後,先後官滁州、江州、蘇州刺史。他有進步的政見和安貧樂道、不事權貴的品格。在中唐,他主要以山水田園詩見稱。其詩寄託了對現實的不滿和潔身自好,以道自全的思想,也表露了「居官自愧」的「恤人之心」,比王維詩有較多生活氣息,感情也真摯,接近於陶淵明。過去有人把陶(淵明)、韋(應物)並稱;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並稱,均是根據這類詩。他的山水詩的藝術特色是:文筆簡括,意境高遠,語言樸素,近於白描。白居易讚為「高...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朝咸豐3年(1853),艋舺地區(今萬華)移民由於信仰不同、爭奪商業利益而爆發的大規模械鬥。目錄1 背景2 經過3 與頂下郊拚有關的廟宇3.1 艋舺龍山寺3.2 艋舺祖師廟3.3 霞海城隍廟4 參考書目 背景清代艋舺地區的移民主要有閩南人、泉州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泉州安溪人、泉州同安人。臺灣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當時的艋舺因鄰近淡水河,舟楫之便使得商業活動漸漸發達。當時商業公會組織稱為「郊」,先來的三邑人組成「頂郊」,晚來的同安人因...
高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人名。字則誠,號菜根道人。生卒年不詳。明永嘉平陽人,一作溫州瑞安人。初仕元,官至處州錄事。明太祖徵召,以老病辭還,享年七十多歲。所作《琵琶記》,世推為南曲正宗,又著有《柔克齋集》。
寄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暫時寓居。《舊五代史.卷二五.唐書.武皇本紀上》:「臣今身無官爵,名是罪人,不敢歸陛下藩方,且欲於河中寄寓,進退行止,伏候聖裁。」《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妾本長安人,父母貧,攜妾寄寓平涼,手藝營生。」也作「寄居」。
安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安好健康。《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一.故圓鑒大師二十四孝押座文》:「勤奉晝昏知動靜,專看顏色問安康。」《三俠五義》第一一八回:「自從送了施俊回家,探望父親,幸喜施老爺施安人俱各安康。」
舍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是有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也應挺身除惡。儒家獨善其身的目的在於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於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把群眾利益擺在個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學,所以孟子要人「捨生取義」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成語中「義」字的內涵,可以擴大為仁義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負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