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5.9051 ms
共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慵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懶惰。唐.白居易〈池上早春即事招夢得〉詩:「我有心中樂,君無外事忙。經過莫慵懶,相去兩三坊。」《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吾等皆山野慵懶之徒,不省治國安民之事,不勞下問。」也作「慵惰」。
|
率由舊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假樂》此篇是在歌頌周成王,認為美善而快樂的君王,美德顯著,善於安民、用人,因此能承受上天所給予的福祿。上天保佑、幫助他,使這君王得到了許多的福祿,子孫後嗣綿延不絕。一切只要敬慎奮勉,光明正大,就能讓德行合於君王之道;不要有所過失,多所變動,只須遵循舊規章辦事就可以了。後來《詩經》原文的「率由舊章」演變成一句成語,被用來指一切遵循舊規章。
|
言人人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載,漢朝初年,天下安定不久,封為齊王的劉肥正值少壯,想要大展身手有一番作為,於是相國曹參就召集地方上的長老和儒生,請教安民的方法,結果「言人人殊」,也就是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這讓曹參很傷腦筋,不知道應該聽取哪個人的意見才好。後來「言人人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摘出,用來指對同一件事各人所言不同。
|
黎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民眾。《史記.卷二.夏本紀》:「能安民則惠,黎民懷之。」《三國演義》第五八回:「操賊專權,欺君罔上,黎民凋殘。」也作「黎元」。
|
有條有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有條不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典源的背景是殷帝盤庚欲從河北遷都至河南,引起臣民不悅,內容是一篇盤庚安民的訓辭,他說:我如今遷都,並非荒廢了先王的美德,只是你們隱藏了這個美德,不畏懼我這個君王。我內心非常清楚,只是拙於謀劃,以致造成你們的過失。就像網要繫在綱上,才能條理分明而不雜亂;農民從事田耕,只有努力耕作才會有豐收的道理一樣。後來「有條不紊」被用來指條理分明,有次序而不雜亂。
|
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獸在秋天所生的細毛。後比喻微細的事物。《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傳令,救火安民,秋毫不許驚動。」
|
戡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定亂事。[例]保家衛國,戡亂安民,原是國軍神聖的使命。
|
倉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儲藏米穀的地方。《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大事已定,出榜安民,盡封府庫倉廩。」
|
籌策運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講到坐在營帳中策劃謀略,就能在千里外得到勝利,這點我不如張良;論鎮國安民,保障物資的流通,這點我不如蕭何;如果說到帶兵打仗,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點我又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啊!而項羽有一賢臣范增,卻不好好重用,所以才成為我的手下敗將。」因此《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自序中,說張良身在軍營中便能掌握局勢,策劃謀略,使遠方的軍隊贏得勝利,助高祖開邦定國,能夠「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後來「運籌帷幄」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謀劃策略。
|
劉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為朱元璋的親信謀士,協助朱元璋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列朝詩集小傳》評道:「竊窺其所為歌詩,悲惋衰颯,先後異致。其深衷托寄,有非國史家狀所能表其微者、每盡然傷之。」 著作劉基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在政治、軍事、天文、地理、文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著作有:《郁離子》《...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