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7.78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桀,通「傑」。 (8) 累:囑託。 (9) 說:通「悅」,音ㄩㄝˋ。喜愛。 (10) 中閨:宮中小門。閨,上圓下方的小門。 (11) 重:音ㄔㄨㄥˊ,外加。 (12) 門下:門下食客。上文所云「門人」亦同此。 (13) 郢:春秋時楚國的都城,位於今湖北省江陵縣。 (14) 登徒:複姓。 (15) 疾:通「急」,迅速。〔參考資料〕 《左傳.桓公十三年》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表軒昂雄偉,是惠帝身旁的侍從官。有一次,都城發生了變亂,他眼見情勢危險,就一直奔向皇宮去保護皇帝。宮中的侍衛看見有人跑來,立即拉弓準備射殺,幸好侍衛官蕭隆望見稽紹雄偉的儀表,連忙制止侍衛,才救了他一命。不久,河間王和成都王合力侵犯國都。當時,許多官員和侍衛死的死,逃的逃;只有稽紹一人奮不顧身的用身體擋在皇帝的前面;後來,箭如雨般的射在稽紹身上,而稽紹終於傷重而死。稽紹身上的鮮血濺到了惠帝的衣服上,有人勸惠帝事後洗掉,惠帝卻捨不得。有人曾向司徒王戒形容稽紹殉難前的情形﹕【那天在人群中看到稽紹,他那雄偉英挺的樣子,就好像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斥退。《戰國策.秦策三》:「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侯生乃屏人閒語曰:『嬴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臥內。』」
司空見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貴人家的住宅。 (4) 鬌:形容頭髮烏黑亮麗。,音ㄨㄛˇ。鬌,音ㄉㄨㄛˇ。 (5) 宮樣□:皇宮中流行的□粉。 此指□扮豔麗出色。 (6) 杜韋娘:唐代名歌妓。此處借指在座的妙妓。 (7) 司空:官名。周時有冬官大司空,為六卿之一,掌水土營建之事。秦無司空,置御史大夫,漢初沿置,成帝時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後多有更名,或稱御史大夫,或稱司空,至明始廢。隋唐時設六部,通稱工部尚書為大司空。此處借指李紳。 (8) 斷盡江南刺史腸:刺史,秦時始設刺史以監督各郡,漢時掌一州軍政大權,隋以後為一州之行政長官,元明以後始廢,清代時為知州的尊稱。此處「江南刺史」為劉禹錫自稱。斷腸,很傷心的意思。〔...
額手稱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同懷嬴等濟河,趙衰諸臣,早備法駕於河口,迎接夫婦升車。百官扈從,旌旗蔽日,鼓樂喧天,好不鬧熱!昔時宮中夜遁,如入土之龜,縮頭縮尾;今番河上榮歸,如出岡之鳳,雙宿雙飛。正所謂「彼一時,此一時」也。文公1>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百官朝賀2>,自不必說。遂立懷嬴為夫人。 〔注解〕 (1) 文公: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晉國之君。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獻公嬖驪姬,殺申生,重耳奔狄;獻公既卒,數傳至懷公圉,秦穆公怨圉,乃求得重耳,發兵納為晉侯。公任用狐偃、趙衰諸賢,納周襄王,救宋破楚,繼齊桓公為諸侯盟主,成為五霸之一。諡文。 (2) 朝賀:向君王朝拜祝賀。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長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萬物。是故谿陝者速涸,逝淺者速竭,嶢埆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澤,不出宮中,則不能流國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慎子.知忠》。 (2) 辭:推卻、不接受。 (3) 違:反、背。 (4) 千鎰:千金。鎰,音|ˋ,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以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參考資料〕 《慎子.知忠》父有良子,而舜放瞽叟。桀有忠臣,而過盈天下。然則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聖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過職,而職不得過官,是以過修於身,而下不敢以善驕矜守職之吏;人務其治,而莫敢淫偷其事。官正以敬其業,和順以事其上,如此則至治已。亡國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來感謝朝廷的提拔。文中任昉極為自謙,形容自己只是像魚眼睛那樣毫無價值的人,卻被當作美玉一般來使用。唐人李善在注解時,引用了《韓詩外傳》為證,說明古人認為白色骨頭外觀看起來像象牙,魚的眼珠乍看之下很像珍珠。後來「魚目混珠」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假亂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鎔化金屬。《說文解字.金部》:「銷,鑠金也。」如:「銷鎔」、「銷鑠」。《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家喻戶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出九重深密之地,使四方萬里朝令夕行,豈家至戶曉也哉?以吾有慶賞刑威之柄以馭之而已。」說皇帝端坐深宮中,靠著行政機制的運作,不用挨家挨戶告知就能實行政令,也是同樣的用法。後來「家喻戶曉」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用來表示家家戶戶都知道,亦用來形容事情、名聲傳播極廣。
玩世不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載,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的大臣,聰慧過人,機警幽默,總是能妙語如珠,使人發笑,因此武帝很喜歡讓他在自己跟前調笑。但是,他是個富有正義感的人,常以詼諧的語調向武帝進諫,當宮中有人得罪武帝時,他也會代為講情。對於他的人生觀,透露在訓戒兒子的一段話中:「首陽為拙,柱下為工;飽食安步,以仕易農;依隱玩世,詭時不逢。」其中「首陽」指的是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之事。伯夷、叔齊為殷商貴族,商紂亡後隱居在首陽山,因拒吃周朝食物而活活餓死。「柱下」則指老子任周朝柱下史之事。老子與伯夷、叔齊一樣歷商、周二朝,入周後,他任職柱下史(類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負責掌管國家典籍,雖在朝任官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