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足鼎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方如鼎足對峙而立。如:「歐洲各國在西元一九九二年成立共同體後,將與美、日兩國呈三足鼎立之勢,主導世界時局。」
腸肥腦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言說這一切都是士開從中挑撥造成的,於是設計殺了士開。這時身邊的人又逼迫他領兵造反,結果就和朝廷形成對峙的局勢,經過幾次交涉不成功,最後後主請左丞相斛律光出來調解。斛律光強拉高儼來到後主面前,代為請命說:「琅邪王年紀輕不懂事,整天吃得飽飽的,什麼事也不想,什麼事也不做,言行舉動輕浮,長大後就不會這樣了,希望皇上饒恕他。」後主原本很生氣,最後還是原諒了他。後來「腦滿腸肥」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詞面義的用法外,亦用於形容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以致徒有外觀而實無內涵。
冷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國際間除武力衝突外的其他一切緊張、對峙的狀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歐洲的崩潰、西方殖民地秩序的瓦解及共產勢力的擴張,乃形成美國領導的民主陣營與蘇俄領導的共產集團非戰非和的微妙關係。雙方在意識型態、政治、經濟與軍事等方面均有衝突,只是沒發動全面性的戰爭,稱為「冷戰」。
2.比喻人與人間,除肢體、語言的衝突外,任何緊張、對峙的狀態。如:「他夫妻倆已冷戰了個把月,至今仍無絲毫轉圜的餘地。」
刮目相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權:孫權(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2) 蒙:呂蒙(西元178∼219),字子明,富陂人。三國吳名將,曾計奪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3) 蔣欽:?∼西元219,字公奕,三國吳淮南壽春人。 (4) 魯肅:西元173∼217,字子敬,東城人。三國吳名將,個性方正嚴謹,富而好施,長於文章,思慮深遠,有過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議結合劉備來抵禦曹操,並輔佐周瑜大敗曹軍,為孫權所器重,官拜奮武校尉,轉橫江將軍。 (5) 周瑜...
夔州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裡的八陣圖是諸葛亮「磊石爲陣」推演兵法之地。) 大江東下,梅溪河、草堂河北來,赤甲、白鹽兩山夾江對峙,形勢之險峻,真是世間罕見。沿江兩岸相傳有「奉節十二景」,如「武侯八陣」、「瞙回瀾」、「白帝層巒」、「赤甲晴暉」、「白鹽曙色」、「峽門秋月」等等。 考證探究杜甫在〈引水〉詩說:「雲安沽水僕奴悲,魚復移居心力省。」可知他從雲安到達夔州後,就住在魚復。《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十九於魚復城說:「志云:舊治在赤甲山上。公孫述移於城之東南白帝山上,再今奉節縣東五里。公孫述據蜀,殿前井有白龍出,自稱白帝,因更魚復為白帝城。」由此可知魚...
對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軍隊對峙交戰。《薛仁貴征遼事略》:「筏著岸,五百人隨仁貴上岸來對陣。」
藍田出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變。 (4) 權:孫權(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峙,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5) 瑾:諸葛瑾(西元174∼214),吳國大臣。字子瑜,諸葛亮的哥哥,孫權的主要謀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國為使,向劉備索討荊州。孫權稱帝後拜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6) 藍田:山名。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南,相傳此山出美玉。
大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為世界最具有經濟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毛澤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和共產黨再次形成對峙的局面。西元1949年國共交戰,共產黨獲勝,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註1.)成為首任國家主席。經過40年戰亂的中國大陸,在共產黨執政之後採用蘇維埃模式,開始實行極權統治,並進行一些重要改革。但與此同時,卻有數以百萬的民眾,尤其是富有的地主遭逮捕或被迫害,並且有一部分人被終身監禁。從西元1958年開始,毛澤東逐漸脫離蘇維埃(註2.)的模式,他進行一項叫做大躍進的改革,想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於是在農村開始有許多人民...
龍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位於山西省河津縣西北和陝西省韓城市東北間的山。黃河到此,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門闕,故名。
養虎貽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秦官員人民採懷柔政策,率先順利進入關中,秦朝至此滅亡。項羽得知劉邦已破咸陽,立即率兵入關,與劉軍對峙。戰爭初期,項羽占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於是項羽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當劉邦也打算要西向回歸漢地時,他的謀士張良和陳平卻勸阻他,說︰「大王,此時我軍已經取得天下大半,諸侯也都歸附我們,而項羽的軍隊卻兵疲糧缺,這正是上天要滅亡楚的大好時機!我們不如趁此機會澈底消滅它,如果現在放楚軍回去而不追擊,就好像是養了一隻會吃人的老虎,日後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大患啊!」於是劉邦派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