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7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功敗垂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將,具有治國的才能。晉孝武帝太元八年,前秦苻堅率領大軍南侵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玄率兵迎戰,兩軍對於淝水。謝玄派人要求前秦軍隊向後退,以便晉軍渡河,這樣兩軍可以快速決戰;苻堅盤算著可以在晉軍渡河時發動攻勢,因此就答應了。就在前秦軍隊向後撤退時,後方將士以為前線失守,眾多兵馬一時亂了陣腳,形成混亂的局面。於是晉軍乘機渡河攻擊,前秦軍隊紛紛潰散,終被晉軍打敗。此時謝玄想要乘勝前進,平定西邊的鞏、洛以及北方的幽、燕等地,然而朝中大臣嫉妒他的功績,以征戰太久為理由,下令他班師回朝,鎮守淮陰。就在回程的時候,謝玄身染疾病,一直不見好轉,數年後病故時,才四十六歲。所以後人感嘆,老天給他的年歲太短暫了,...
亭亭玉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人的身材修長,體態秀美。今多用指女子。《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有女名憨園,瓜期未破,亭亭玉立。真『一泓秋水照人寒』者也。」唐.于邵〈楊侍御寫眞讃〉:「仙狀秀出,丹青寫似,亭亭玉立,峨峨嶽。」也作「玉立亭亭」。
矗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挺立、直立、聳、屹立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權:孫權(西元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繼兄策之後,據有江東,與漢、魏對,成三分之業,後稱帝建業,國號吳,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簡稱為「大皇」。世稱吳大帝。 (2) 蒙:呂蒙(西元178∼219),字子明,富陂人。三國吳名將,曾計奪荊州、擒關羽,授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3) 蔣欽:?∼西元219,字公奕,三國吳淮南壽春人。 (4) 魯肅:西元173∼217,字子敬,東城人。三國吳名將,個性方正嚴謹,富而好施,長於文章,思慮深遠,有過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議結合劉備來抵禦曹操,並輔佐周瑜大敗曹軍,為孫權所器重,官拜奮武校尉,轉橫江將軍。 (5) 周瑜:...
唾手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公孫瓚據有冀州,與袁紹對,情勢本大有可為。但在一連串的戰爭之中,公孫瓚敗多勝少,原本的雄心壯志逐漸地消磨殆盡,於是興起了避世的念頭。公孫瓚找到了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將之建築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他先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又在其內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土丘之上再建築高樓,自己便住在當中最堅固、高大的高樓之內。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打算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大勢底定。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他回答說:「當初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從今日的形勢看來,並非如此。不妨暫時退守,以待時機。」可惜公孫瓚消極守成的想法,反而讓他忘記了進取之心,加上他親近小人,無法任用賢能...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擅長書法,曾作〈草書狀〉一文,對草書變化多端的體態讚歎有加。他形容草書筆勢婀娜時如柔弱的柳樹,聳挺拔時如擺動的長松,婆娑委曲時如飛舞的鳳,宛轉周折時如蟠伏的龍,文云:「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後來「龍飛鳳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書法筆勢飄逸,或形容字跡潦草零亂。 + 天目山位於浙江省臨安縣西北與潛縣交接處,有東西兩峰,峰頂各有一池,左右相對,池水清澈冷冽,故名為「天目」。宋代岳珂《桯史》中引錄了一段其他典籍對天目山的描述:「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騫鳳舞到錢塘。」「錢塘」指的是錢塘江,位於浙江省杭州縣城以南;「兩乳」則應指天目山的東西兩峰。這兩句話描述了天目山氣勢之奔放,峰...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政。此刻蒯聵已在晉人的協助下回國,佔領了戚邑,父子相不下,盡失其應有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大軍,乘勝前進,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把人馬駐紮在八公山邊,和駐紮壽陽的秦軍隔岸對。苻堅派出朱序勸降以後,正在洋洋得意,等待晉軍的投降,突然聽到洛澗失守,像頭上挨了一下悶棍一樣,有點沉不住氣。他要苻融陪著他到壽陽城樓上去看看對岸形勢。苻堅在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手持刀槍的晉兵來往巡邏,陣容嚴整威武。再往遠處看,對面八公山上,隱隱約約不知道有多少晉兵。其實,八公山上並沒有晉兵,不過是苻堅心虛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晉兵了(文言是“草木皆兵”)。苻堅有點害怕了,他轉...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哪裡會損害他的光明?」景公於是讓荀林父恢復官職。典源又見《左傳.定公四年》。內容則是表述吳、楚二國對於柏舉,吳國的夫㮣王進攻楚軍,大敗楚軍。繼續追趕楚軍至清發時,打算再發動攻擊。夫㮣王認為受困的野獸尚且還要搏鬥,何況是人?如果楚軍覺悟既然不能免於死而一起奮戰,屆時必然會打敗吳國。因此,不妨讓先渡河的人感覺可以逃脫,跟隨在後面的人因羨慕他們,也會沒有了鬥志,所以要等楚軍渡河至一半時,才發動攻擊。果然,又再次打敗了楚軍。此處《左傳》原文也用到「困獸猶鬥」一語。後來「困獸猶鬥」被用來比喻身處絕境,仍然奮力抵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聳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山以紆鬱,隆崛岉乎青雲。」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西湖席上〉詩:「二老長身屹兩峰,常撞大呂應黃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