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帛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於絲織品上的圖畫。嘗於湖南長沙戰國楚墓中發現三幅,又於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五件,線條有力,色彩明麗。
|
金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錢和布匹。《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行珠玉金帛,賂諸侯宗室大臣,獨竇氏不與。」《初刻拍案驚奇》卷七:「玄宗曉得他傳授不盡,多將金帛賞賚,要他喜歡。」
|
錢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金錢布帛。《列子.說符》:「錢帛無量,財貨無訾。」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塵埃常滿甑,錢帛少盈囊。」
2.聘禮。《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走。」
|
衣不重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著簡單樸素,不求質地華美的絲織品。《尹文子.大道上》:「昔晉國苦奢,文公以儉矯之,乃衣不重帛,食不異肉。」《晉書.卷七○.劉超傳》:「加以處身清苦,衣不重帛,家無儋石之儲。」
|
子女玉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人民與財產。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後用以泛指財物、美女。《舊唐書.卷六九.薛萬徹傳》:「于時北海完富,蘭利其子女玉帛,與群盜相應,破其本鄉城邑。」
|
粟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穀粟與布帛。《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三國演義》第一一回:「融常使人遺以粟帛;母感融德,故特使慈來救。」
|
羅帛像生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絲絹綢緞所製的人造花。《水滸傳》第五回:「頭戴撮尖乾紅凹面巾,鬢傍邊插一枝羅帛像生花。」
|
披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長條狀飾物。約創始於秦代,以輕軟的縑帛裁製而成,至唐代十分盛行,一般未婚女子皆作為裝飾物。《太平廣記.卷三六三.李哲》:「又以婦人披帛,纏頭數匝,方結之。」
|
雁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帛於雁足以傳書。漢蘇武等出使匈奴,為匈奴所羈留;其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夜見使者,教他對單于說道,天子射上林中,見帛繫雁足,言武等在某澤中,蘇武遂得救回國。見《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後以比喻書信。《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雁帛鸞箋通稱簡札。」也稱為「雁書」。
|
垂名竹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竹帛,典籍。垂名竹帛指在史籍上留名。《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小人從相公行軍,仰荷福廕,戰無不勝,攻無不服,也指望垂名竹帛;願相公保奏,得個帥府的名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