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9.63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放走敵人,後患無窮。《三國演義》第二一回:「昔劉備為豫州牧時,某等請殺之,丞相不聽,今日又與之兵,此放龍入海,縱虎歸山也。」也作「放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集聚、結合。《管子.內業》:「摶氣如神,萬物被存。」《商君書.農戰》:「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伶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乾脆俐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魯云)你去了倒是一場伶俐。(黃文云)將軍有埋伏里!」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除了後患,豈不伶俐。」
斬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參見「剪草除根」條。《三國演義》第五回:「不如先拿董賊,便是斬草除根!」《醒世恆言.卷二二.張淑兒巧智脫楊生》:「這些書獃不難了當,必須先把跟隨人役完了事,纔進內房,這叫做斬草除根,永無遺患。」
腹背受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了,兒子姚泓能力不行,興兵去征伐,可以看得出劉裕必定是想攻入關中。一般來說,猛烈躁進的人,不會考慮後患。現在如果阻斷劉裕西去的道路,他必定上岸向北侵略,這樣反而使姚泓平安無事,而我國卻招來敵人。如今我方兵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生危險。倒不如將水道借給他,讓他西進,然後出兵堵住他東師之路。這就是所謂『卞莊刺虎,一舉兩得』的局勢。如果劉裕得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勝,我們也不會失去救援鄰邦的美名。劉裕就算取得關中,遠離本土,難於固守。劉裕不能固守,最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所以現在不用兵馬勞頓,就能坐觀成敗,讓兩虎相鬥而我...
養虎遺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除去仇敵,將給自己留下後患。《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若行這舉,真是養虎遺患,非謀之善也。」也作「養虎留患」、「養虎貽患」。
二桃殺三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相晏嬰向景公獻計以二桃賜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論功領賞,欲其自相殘殺以除後患。後三人因此而自殺。典出《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後比喻運用計謀殺人。三國蜀.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唐.李白〈懼讒〉詩:「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開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打發。《蕩寇志》第一六回:「我開發他們去了,不惟杜絕後患,且教他們去傳揚我山寨仁義。」
放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放走敵人,後患無窮。《精忠岳傳》第三一回:「倘他逃走去了,豈不是放虎歸山?」也作「縱虎歸山」。
非池中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非長期生活在池塘中之小生物。「非池中物」比喻志向遠大,有抱負的人。《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周瑜》:「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三國演義》第七九回:「子健懷才抱智,終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為後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