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5.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積久養成的慣性行為。如:「舊習」、「惡習」、「積習難改」。《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生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利於教師為學生設計功能性的學習目標,並進行教學。 二、特徵生態評量的最終目的在於教導個體適當的社會性行為,協助個體達成社會化。茲將生態評量的特徵歸納如下:1. 以學生目前及未來可能接觸的環境為評量範圍:以學生所生活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包括學校、家庭、社區、工作場所和休閒娛樂。2. 個別化的評量過程:隨學生的生活時間和環境而改變內容和結果。3. 強調協助學生成功的適應:調整教學結構、提供支援系統,以增進學生的適應行為能力,促成學生的行為與生態環境達成平衡。4. 發揮學生的潛能:無論學生的優劣程度為何,只要給予學生適當的協...
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性別氣質」,代表個人對自己或他人所具有的男性化或女性化特質的一種主觀感受,也說明社會對男性或女性行為舉止上的「期待」與「評價」。例如:男性可能被教育成應具備陽剛氣質,而社會中的人亦用如此的標準來審視男性,認為男性則須具備陽剛氣質,若無,則期望其修改。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編譯,《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
反社會型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滿足為出發考量,也從不付出真心或愛意。16. 生活無目標、計畫,也無方向,一切活動都表現出一些自毀性行為。 病程個案年齡至少要到十八歲才會獲得診斷,但大部分患者,在十五歲以前就出現某些行為問題的症狀,像是逃學、逃家、對動物或是他人殘酷行為、或破壞財物。盛行率男性為百分之三到四之間,兒女性則為百分之一,男性盛行率大於女性。(註1) 原因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個體幼年生活不能在家庭尤其是父母的關心溫暖中,獲得人格的健全發展,可能是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行為主義即認知學派,則是都認為是因家庭中不當教養所形成。在生物因素方面,身經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將。《後漢書.卷四六.郭躬傳》:「軍征,校尉一統於督。」唐.章懷太子.注:「督,謂大將。」《三國志.卷三五.諸葛亮傳》:「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未竟事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強度時,個體陷入偏激、苦悶狀態,以及自我打擊無法自拔,也容易發生偏差或異常行為(例如心神不寧、強迫性行為、過分拘泥、壓抑自我表現與自我摧殘、疲勞、注意力散漫、混亂、緊張、身體疾病、破壞等不滿足模式)而無法充分意識「當下」。 參考文獻呂勝瑛(2008)。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市:五南。李茂興譯(1997)。諮商與心理治療 -的理論與實務(學習手冊) Student Manual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deling and Psychotherapy(Gerald Corey原著)。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發生不正當的性行為。《漢書.卷三五.荊燕吳傳.燕王劉澤》:「定國與父康王姬姦,生子男一人。」《孔叢子.陳士義》:「李由之母少寡,與李音竊相好而生由。由有才藝。仕於魏,王甚愛之,或曰:『李由母姦,不知其父,不足貴也。』」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伊底帕斯),女性天生具有弒母嫁父的欲望和戀父情結(又叫厄勒克特拉情結,參見:厄勒克特拉),以及兒童性行為等理論。其成就對哲學、心理學、美學甚至社會學、文學等都有深刻的影響,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但他的理論自誕生到如今,卻一直飽受爭議。目錄1 生平2 人格基本結構2.1 夢3 創新3.1 觀點3.2 早期著作3.3 潛意識3.4 性心理發展3.5 本我、自我與超我3.6 心理防衛機制3.7 生死驅力3.8 宗教心理學4 佛洛伊德的遺產4.1 心理療法4.2 哲學4.3 批判回應5 個案案例6 重要著作7 關於佛洛伊...
暴跳如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卿與蘭芝的婚姻悲劇,表達出青年男女爭取愛情和美滿婚姻的願望,引發讀者無限的同情。詩中有「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二句,後來「暴跳如雷」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用以形容脾氣暴躁,現在則多用來形容人急怒時跳腳吼叫的樣子。
段:開始一個新的內在對話第二階段中,個案學會注意自己的不適應行為,並開始試著尋找這些不適應行為的適應性行為。個案需要學會改變不當的內在對話,產生新的內在對話來指導出新行為,新行為再改變認知結構。 第三階段:學習新的技巧第三階段教導個案更有效的因應技巧,並在現實生活情境裡加以應用。讓個案觀察和評量這樣做的結果。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認知行為矯正英文關鍵字: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 參考資料1. Gerald C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