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1.37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組織文化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角色,傳達對班級行為規範奉行程度之工具,具有獎勵或懲罰性質。(三)儀式是精心設計的一種計畫性活動,慶典則是儀式的擴大且具紀念作用。(四)故事是源自班級生活中的一般事件。它有事實根據,但有時為迎合某種需要而加入某些情節,並非完全式敘述真象。(五)語言是指一些自創的「術語」、「專用語」等,作用類同符號旨在傳達奉行規範程度。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組織文化模式英文關鍵字: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參考資料顏火龍、李新民等人著。班級經營─科技整合取向,2001年初版,頁88-93,師大書苑有限...
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舊時的交通工具。方形,通常用木頭或竹子製成,外罩布帷,轎身兩邊各有一根杆子穿過,必須由人在前後抬著走。[例]民俗慶典活動上展示著轎子,顯得古色古香。
疊羅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雜技表演。人上架人,可變化各種式樣。[例]這次慶典中的疊羅漢表演,博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禮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軍禮。凡在重要慶典及對元首、高級軍政長官、外國貴賓致敬時鳴放的炮。其放射次數視慶典及受禮者身分而定。通常在升旗以後、降旗以前鳴放,且第一聲禮炮應與樂隊演奏同時發出。如:「友邦元首到場觀禮,接機時我國即以禮炮迎接致意。」
糊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糊紙1.1 紅事糊紙1.2 白事糊紙1.3 參考書目 糊紙民間藝術的一種,以竹枝做骨架、外面糊上各式色紙製成,作品蘊含豐富創意,常見於臺灣的節慶與儀式。 紅事糊紙糊紙工藝中所稱的「紅事」指的是敬神、慶典等喜事,又可以細分為祭祀、喜慶、驅煞補運三類。紅事糊紙最常見於祭祀場合,在盂蘭盆會著名儀式「放水燈」裡,信徒在結束遶境後,會到溪邊或海口施放水燈,通知各方亡魂前來享用祭品,一盞盞火光從白紙中透出,壯觀的場面中,也透露出子孫對祖先的祝福之情。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起源自「目蓮救母」的故事。根據《盂蘭盆經》記...
簪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花插在頭髮上。[例]古時候的慶典宴會,不論男女都有簪花的習慣。
恩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的科舉考試本按一定年歲舉行,朝廷有慶典特恩,則加開恩科取士。
危詞聳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何敢危詞聳聽,實緣軍事日亟,不得不倚重龍驤,且自來責備之嚴每在賢者。前此欽奉上諭,十月皇太后六旬慶典,尚停點景誦經,臣下何敢不移孝作忠,以免為人指摘。用敢布其腹心,為此不情之請。可否俟防務稍鬆,再行回秣。
國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的大慶典,如國家統一紀念。[例]雙十國慶
和平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象徵和平的鴿子。《聖經.創世紀》指出,大地被洪水淹沒後,諾亞於方舟放出鴿子,當鴿子啣回一片橄欖葉時,諾亞即知洪水已退。後世遂以鴿子作為和平的象徵。[例]國慶典禮上,成群和平鴿凌空飛起,象徵國家的和平、進步及繁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