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83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探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心存戒懼。《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不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
深淵薄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臨深履薄」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1>,如臨深淵2>,如履薄冰3>。 〔注解〕 (1) 戰戰兢兢: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見「戰戰兢兢」。 (2) 如臨深淵:好像走到深水潭的邊上。比喻行事十分小心謹慎。深淵,比喻危險的地方。見「如臨深淵」。 (3) 如履薄冰:好像走在薄冰上。比喻處事極為謹慎小心。履,踐踏、踩。見「如履薄冰」。
逆境順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逆來順受」。見「逆來順受」條。01.宋.陳錄《善誘文.對治十常》:「居富貴常憐貧困,受快樂常恐災禍,見在常生知足,未來常思戒懼,冤結常求解免,衣食常思來處,起念常教純正,出語常思因果,逆境常當順受,動靜常付無心。守此十常,更無煩惱。」(源) 
子卯不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君王認為子日及卯日是不吉祥的日子,所以在這兩天不奏樂,以警惕自己。《禮記.檀弓下》:「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唐.孔穎達.正義:「紂以甲子死,桀以乙卯亡。王者謂之疾日,不以舉樂為吉事,所以自戒懼。」
臨深履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臨深履薄」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1>,如臨深淵2>,如履薄冰3>。 〔注解〕 (1) 戰戰兢兢: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見「戰戰兢兢」。 (2) 如臨深淵:好像走到深水潭的邊上。比喻行事十分小心謹慎。深淵,比喻危險的地方。見「如臨深淵」。 (3) 如履薄冰:好像走在薄冰上。比喻處事極為謹慎小心。履,踐踏、踩。見「如履薄冰」。
履薄臨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臨深履薄」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1>,如臨深淵2>,如履薄冰3>。 〔注解〕 (1) 戰戰兢兢: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見「戰戰兢兢」。 (2) 如臨深淵:好像走到深水潭的邊上。比喻行事十分小心謹慎。深淵,比喻危險的地方。見「如臨深淵」。 (3) 如履薄冰:好像走在薄冰上。比喻處事極為謹慎小心。履,踐踏、踩。見「如履薄冰」。
不假思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
萬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幾,事情初萌發時。萬幾常指國家元首所治理的政務繁多。《書經.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漢.孔安國.傳:「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也。」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咱今日萬幾稍暇,不免巡官走一遭。」也作「萬機」。
僮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懼恭敬的樣子。《詩經.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祈祈,薄言還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