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待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
不假思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假思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
橫逆順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逆來順受」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陳錄《善誘文.對治十常》居富貴常憐貧困,受快樂常恐災禍,見1>在常生知足,未來常思戒懼,冤結常求解免,衣食常思來處,起念常教純正,出語常思因果,逆境常當順受,動靜常付無心。守此十常,更無煩惱。 〔注解〕 (1) 見:音ㄒ|ㄢˋ,同「現」。
齋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謹戒懼的樣子。《書經.大禹謨》:「祇載見瞽瞍,夔夔齋慄,瞽亦允若。」
徹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徹去懸掛的樂器,表示戒懼不敢逸樂。《資治通鑑.卷一一八.晉紀四十.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已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