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指責。如:「派不是」。《紅樓夢》第五二回:「有的不是,都派在我們身上,又說我們不教爺禮了。」
|
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指責。《韓非子.內儲說上》:「今邯鄲之去魏也遠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
|
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責問、指責。《國語.吳語》:「吳王還自伐齊,乃訊申胥。」
|
倒行逆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平王的屍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就託人指責伍子胥說:「你雖是為了報父兄之仇,但也做得太過分了,難道你忘了也曾是楚國的臣子嗎?」伍子胥也託那人轉告申包胥,說:「我有生之年報不了仇,就像太陽快下山了,要走的路卻還很遙遠,我怕等不及了,所以只好做出違背情理的事情。」伍子胥以「倒行而逆施之」說自己不按情理行事,後來「倒行逆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胡作非為的罪惡行徑。
|
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指責、不滿。《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
|
老奸巨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猾,狡詐。老奸巨猾形容社會經驗豐富而極奸詐狡猾的人。[例]這人老奸巨猾,受了指責仍然嬉皮笑臉,一臉諂媚像。
|
心平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氣平和,不急躁、不發怒。[例]對於犯錯的小孩最好心平氣和的規勸,嚴厲的指責有時只會產生反效果。
|
罪不容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
螳螂捕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與「禍患」相連相倚的道理,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故事濃縮而來,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隨侍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他便回答:「有隻蟬在樹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後面要抓牠。同樣的,螳螂忙著捕蟬,也不知道身後有...
|
指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攻訐、指責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