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萬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僥倖、非常幸運。《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朕思東都久矣。今乘此得還,乃萬幸也!」《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兄弟資質甚魯,只好就事論事,細意推求,不敢說無過,但能寡過已經是萬幸了。」
|
歸納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推理的方法。由一系列特殊或具體的事例中,推求出普遍性的原則。
|
數學教育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重工廠內生產線之運作模式。3.數學的思考方式:當熟悉數學時,也間接學習到抽象思考、分析、邏輯推理、推求事物以及發現等等的相關能力,因此當培養有條理的思考模式後,則有助於學生在未來處理事情上能脈絡清晰,並有效率有系統的作分析。(註1) 情意領域1.形成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與習慣:在問題產生之時,則需要冷靜且清楚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如能熟悉數學,逐漸培養出此種的興趣與習慣,則未來在面對問題時,即可以理性的態度去解決,而非時常怨天尤人,互相責罵。2.遭遇困難時堅持工作以達成目標:數學對普遍學生而言有其困難度...
|
怪事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咄咄怪事」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1>被廢,在信安,終日□2>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3>,竊視,唯作「咄咄4>怪事」四字而已。 〔注解〕
(1) 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
(2) □:同「恆」,一直。
(3) 尋義逐之:推求緣由。
(4) 咄咄:音ㄉㄨㄛˋ ㄉㄨㄛˋ。感嘆聲、驚怪聲。〔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七七.殷浩列傳》
|
欒書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同,以致形成雙方僵持不下的尷尬局面。有關欒書缶的研究,不僅斷代、分域問題遲遲無法達成共識,甚至器主推求、器名擬定、器物辨偽、銘文通讀等方面也還存在若干疑義。這些問題長期懸置未決,不僅嚴重損害該缶的史料價值,甚至還會影響銅器銘文錯金工藝的起源年代問題,因而必須儘快謀求解決之道。針對上述問題,筆者綜合考察的結果,認為欒書缶應是戰國中期的楚式器,器主是晉國執政者欒書的後人「書也」,所以器名宜改稱為「書也缶」。至於銅缶及其銘文真偽問題,筆者根據缶銘文字構形判斷的結果,認為器腹部分應無後人偽造的嫌疑。 欒氏欒氏,晉卿家,前636...
|
每下愈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改成「每況愈下」,雖屬訛用,但已成俗,備載於此,以供參考。
|
格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窮究事物的道理來推求新的知識。參見「格物致知」條。
|
揣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覆推求、思考。《老殘遊記》第一○回:「乳虎就是你們玉太尊,其餘你慢慢的揣摹,也是可以知道的。」
|
每變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改成「每況愈下」,雖屬訛用,但已成俗,備載於此,以供參考。
|
金石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書名。明朝徐獻忠撰,七卷。輯錄三代以來金石之文,商一卷、周一卷、秦一卷、漢五卷。然未能博徵金石,音訓異同,傳寫亦多舛誤,間有附論,亦皆以意推求,別無考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