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講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求窮盡事物之理。《宋史.卷一七四.食貨志上二》:「神宗講究方田利害,作法而推行之,方為之帳,而布畝高下丈尺不可隱。」《紅樓夢》第四八回:「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
究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窮盡、推求到完全明白。《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於是流覽遍照,殫變極態,上下究竟。」
反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重複,一次又一次。比喻詳慎推求。如:「反覆思量」、「反覆練習」。《文選.楊脩.荅臨淄侯牋》:「誦讀反覆,雖諷雅頌不復過此。」
推本溯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求根本,找尋源頭。形容探求事物的源頭起因。如:「推本溯源,這件事應從改善人民的生活著手。」
就事論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就事情本身加以評論,而不牽涉到題外。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臺省.臺疏譏謔》:「要條陳,不過就事論事可矣,何必程策?」《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兄弟資質甚魯,只好就事論事,細意推求,不敢說無過,但能寡過已經是萬幸了。」
聞一知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辨似: 「聞一知十」及「舉一反三」都有學習能力很強的意思。 「聞一知十」側重於推理反應敏捷;「舉一反三」側重於天資聰慧靈敏。 聞一知十 舉一反三 辨似例句 ○ ㄨ ~的天才畢竟是少數,一般人只能靠後天的努力,以勤補拙。 ㄨ ○ 熟讀這本方法論,從此可觸類旁通,~,推求眾理。
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邏輯的思考方式。由已知或假定的前提來推求結論,或由已知的答案結果,反求其理由根據。凡由因以求果、由果以溯因、由現象以歸其原理、以原理說明現象等,演繹、歸納、類比的思考活動,皆稱為「推理」。現運用於心理學、犯罪學、偵辦案件上,有很大的幫助。
咄咄怪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1>被廢,在信安,終日□2>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3>,竊視,唯作「咄咄4>怪事」四字而已。 〔注解〕 (1) 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 (2) □:同「恆」,一直。 (3) 尋義逐之:推求緣由。 (4) 咄咄:音ㄉㄨㄛˋ ㄉㄨㄛˋ。感嘆聲、驚怪聲。〔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七七.殷浩列傳》
推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探求、推度、推求、推想、揣測、猜想、猜測
推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求討論。《孔子家語.卷二.致思》:「陳說其間,推論利害。」《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帝每與夏推論書傳,未嘗不終日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