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原指三國時周瑜用計火攻曹操,一切均已準備妥當,只缺能把火吹向曹營的東風。《三國演義》第四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後比喻辦一件事,一切都準備好了,就缺最後的關鍵條件。《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六六回:「昔日赤壁鏖兵之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今日二位元帥又欠了西風。」
苦盡甘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遠一家受三娘的兄嫂排擠與欺凌,他不堪受侮而棄家投軍。後來劉知遠終於建立了功業,入贅岳節度使家,又將昔日的糟糠妻三娘接回。三娘被接到劉府中,感嘆道:「受辛懃打罵也甘心,又爭知卻有今日。劉郎豪貴,獨掌九州元帥,方知是苦盡甘來,自古道果無虛矣。」丈夫離家的十三年,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但仍是苦守寒窯,不曾放棄。話中「苦盡甘來」四字,道盡這段日子裡的一切苦楚。「苦盡甘來」這句成語便是用來指艱難困苦的境遇已經結束,轉而逐步進入佳境。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矩。五者備矣,然後齊於古人矣。」「敢問執筆之理,可得聞乎?」長史曰:「予傳授筆法之老舅彥遠曰:『吾聞昔日說書若學,有工而跡不至。』後聞於褚河南1>曰:『用筆當須如印泥畫沙。』思所以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地平淨,令人意悅欲書2>,乃偶以利鋒畫其勁險之狀3>,明利媚好4>,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5>,畫乃沈著。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矣。真、草6>用筆,悉如畫沙,則其道至矣。是乃其跡可久,自然齊古人矣。」 〔注解〕 (1) 褚河南:褚遂良(西元596∼658),字登善,唐錢塘人。初唐書法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法家。博涉文史,工楷書、隸書,書學鍾繇、王羲之,而成...
曾幾何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沒過多久。有感慨之意。[例]金瓜石在礦源枯竭之後,曾幾何時,這個因淘金而興起的小鎮,已不復昔日的繁華。
事過境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據《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引)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1>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注解〕 (1) 向:昔日、從前。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後用以表示舊地重遊時人事已非,或對故人的思念。如:「數年後,回到故居,想要尋找昔日的遊伴時,已是人去樓空,景物全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昔日、以前。《論語.顏淵》:「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呼朋引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引同類型的朋友,結成黨羽。常有鄙視的意味。如:「老陳素來不務正業,天天呼朋引伴,四處遊蕩。」也作「呼朋引類」、「引類呼朋」。
一貧如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家徒四壁,貧無立錐,甕牖繩樞,簞瓢屢空反義:金玉滿堂,富可敵國,腰纏萬貫辨似: 「一貧如洗」及「家徒四壁」都有十分貧窮的意思。 「一貧如洗」側重於形容個人的貧窮程度;「家徒四壁」側重於形容家居的貧窮景況。 一貧如洗 家徒四壁 辨似例句 ○ ㄨ 沒想到昔日的富翁,連著幾次投資錯誤,弄得家產賠光,~。 ㄨ ○ 李董事長從未忘記幼時~的困苦情景,因此經常捐款幫助失學兒童。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賈誼以為,陳涉的地位低微,擁有的武器不精良,他的軍隊也比不上過去齊、楚等九國,謀略與用兵之道更不及昔日的將士,然最終能取得勝利,完全是因為秦王不施仁義,所以自毀長城。文中說到陳涉「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ㄒㄧㄤˋ)時之士也」,把智識有限的陳涉對比於當時高官名將的「深謀遠慮」,如此一介平民卻能使「成敗異變」,更足以突顯秦王治國的重大過失。另外,在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中亦見此語。其內容論及秦之衰敗時云:「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但因秦王暴虐無道,堵塞了忠諫之途,致使「三主之惑,終身不悟」,終於讓秦走上敗亡。後來「深謀遠慮」演變為成語, 指計畫周密而慮事深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