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不適:不合乎義理。
(3)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 竅: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
水深火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黃宗炎《周易象辭.卷一四.革卦》:「于是又有聖人者出焉,見水深火熱,顛連无告,起而去其殘賊。四海之民皆信其志之在興大利、除大害以救斯民,而不在一己之居處服食也。」
|
雷霆萬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賈山,西漢穎川人。孝文帝時,曾寫〈至言〉一文,以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強調帝王應聽取臣下的勸諫,進用賢能之士,興禮義,輕徭賦。賈山認為,君主的權勢無窮,就像被暴雷打到,沒有不損壞的;被重物壓到,沒有不毀滅的。但是國家需要人才,如果君主的威勢太盛,有志之士也會望之卻步;如果國家沒有人才,縱使有聖君聖王,也很難能長治久安。後來「雷霆萬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威力強大,勢不可擋。
|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波之民。」 〔注解〕
(1) 夫子:指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之:往。
(3) 汒:音ㄇㄤˊ,同「茫」。模糊、茫然。
|
紫氣東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老子將過函谷關,關令尹喜登樓,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有聖人過關。後用來比喻吉祥的徵兆。清.洪昇《長生殿》第一六齣:「紫氣東來,瑤池西望,翩翩青鳥庭前降。」也作「東來紫氣」。
|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
|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戰國策.齊策五》。
(2) 仲尼: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尊俎: 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泛指宴飲、宴席。俎,音ㄗㄨˇ,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
(4) 折衝:打退敵人攻城的戰車。指拒敵取勝。
(5) 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
|
兩敗俱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敗俱傷」是說雙方爭戰,可能因此都受到損傷。這句話出自於《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傳.論》。在傳中,論及自古以來宦官的禍害遠超過女色。因為宦官最親近國君,在照顧日常生活起居中,有很多機會,可獲得國君的信任,而讓國君逐漸疏遠忠良賢臣。於是國君慢慢地被宦官把持,禍害因而潛伏滋長,等到有一天國君發覺情形不對,終於想要重新信任忠臣來圖謀改善。但是如果動作太慢,禍患必然加深;如果動作太猛,則宦官可能因此挾持國君。遇此狀況,縱有聖賢明智之君臣,也難有所作為,最後還可能弄得雙方都受到傷害。後來「兩敗俱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俱傷而兩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兩者相爭,俱受損傷。
|
勃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興起、奮起的樣子。《淮南子.兵略》:「有聖人勃然而起,乃討強暴,平亂世,夷險除穢,以濁為清,以危為寧。」
|
有名無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竟內之眾盡力以奉其主,百官分職致治,以安國家。亂主則不然,雖有勇力之士,大臣私之,而非以奉其主也;雖有聖智之士,大臣私之,非以治其國也。故屬數雖眾,不得進也;百官雖具,不得制也。如此者,有人主之名而無其實,故〈明法〉曰:「屬數雖眾,非以尊君也;百官雖具,非以任國也。」此之謂國無人。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