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02.54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烏托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蔑意涵的字眼,意味著不符合現實或空想的思維,而被視為一種不切實際、無法達成的目標。思想家所指的烏托邦柏拉圖(Platon)的《理想國》(Republic)目的是藉由擴大描繪某一概念(正義或自由),以基於此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形式,展現該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質。摩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在其著述中將烏托邦描繪為一個理性之共和國,在其內財產為所有人共有,而遇戰爭時則以雇用鄰近好戰國家之傭兵,非自己之公民。其目標則主要聚焦在批判和諷刺,他將烏托邦之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身處之社會...
洞穴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內容摘要2 洞穴隱喻3 在教育上的啟示4 柏拉圖的形上學5 柏拉圖的知識論 內容摘要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七卷中,以洞穴來說明人追求善的過程。在比喻中,有一群人在地下洞穴裡,四肢被綑綁,其後方燒著一堆火,他們只能看著火光所映射出的影像,其中一人會辨識出其中虛假,走出洞穴接觸陽光。剛出洞穴的人會因為眼睛不適應光源,而無法睜眼分辨事物的真假,因此需要先從影子、水的倒影開始,認識...
個體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時「個體性」抬頭,成為第一優先的教育目的。 內容說明 當時著名的希臘辯者普羅塔格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不斷致力於提倡、解釋個人性的重要,而其後羅馬人與希臘辯者更一再呼籲:須將個人性作為教育目標。個人是萬物的尺度為希臘辯者普羅塔格拉斯之名言,認為人是萬物一切的衡量標準。「個別的人」不只衡量萬物之是非,也衡量一切的善惡及美醜。知德合一上述的「個人是萬物的尺度」內容中,蘇格拉底則認為「個人」應改為「好人」。所謂的好人,就是知識與品德兼備者。強調「知即德,無知即惡」,並認為「知德合一」是個人的最高教育旨趣。社會是個人的集...
達爾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的影響。進化論重建已被否定了幾世紀的人類和動物間的連續性。人和其他動物間有明顯區別的說法,已不再是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康德等思想體系的基礎。假使我們在生物性上和「較低等」動物有關連,那麼他們也有心智、靈魂和天賦的思考範疇嗎?假如有,又到了什麼程度呢?顯然地,現在動物研究便更有價值了。笛卡爾的想法,容忍了以動物研究來發現人體運作的方式,但是從其觀點並無法解釋所有與人類心理有關的事情。達爾文之前,人類的行為被認為是理性的,而動物的行為則被認為是本能的,達爾文打破了這種簡單的二分法。人們開始質疑如「動物的行為,至少部...
後現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達的解構主義論說,往往被論者認為是對現代性的問題,提供了最激進最有效的反動,全面解構(並非否定)由柏拉圖以降的西方哲學,其中由語言學入手,批評以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論為基礎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現代主義論述亦即時成為被解構的案例之一。德希達的解構主義不單止為批評現代主義所謂的方法論(這表達方式是德希達獨創使用,表示在行文間既要使用這概念,但同時亦解構其內涵,原本的表達方式,應以交差號,但標點以此取代)基礎,更以解構主義的放射性閱讀,重新解讀西方多本主要的哲學論著。找出當中自我解構的基因。另一個主流是由德國最有名的哲學家哈貝馬...
二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兩對立的概念詮釋宇宙現象的說明方法。如柏拉圖實有與非有說,亞里士多德形與質說,皆屬二元論。
設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邏輯上必須條件的假設。例如「柏拉圖的兒子替他父親完成了《理想國》一書」這句話中,就包含了兩項設定。第一,柏拉圖有一個兒子。第二,柏拉圖曾從事撰寫《理想國》一書,但沒有完成它。缺少這兩項設定的任何一項,這句話就毫無意義。也稱為「預設」。
齊邦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台灣現代文學作家的作品;同時亦負責推動西方文化經典及「現代化叢書」的翻譯工作,如馬克吐溫小說集、《柏拉圖理想國》、《模擬:西洋文學中現實的呈現》等作品。她選譯1949年至1974年間臺灣出版的新詩、散文和短篇小說,名為《中國現代文學選集》。這套書費時三年校了九次於1976年編竣完成,由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社發行。齊邦媛採取嚴謹的態度,逐字逐句翻譯,以求不違背原意,並兼顧譯文的流暢。本著「中國人的作品,中國人譯,中國人紙印,由中國人出版。」堅持下去。這是第一部英文版的現代中國文學大系,國內外人士的評價甚高,許多學校更採用為...
教育的外在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今的北韓,領導者掌握了一切資源,並且投過教育控制人民的思維。3.由教育學者個人所提出者:如斯賓賽,柏拉圖等人所提出的教育思維,也可能成為外在教育目的之產生,也就是有個定向的目的。 關鍵字中文:教育的外在目的英文: extrinsic aims 參考書目註1 高廣孚。教育哲學,頁97-100。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註2 詹棟樑。現在教育哲學,頁464-466。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天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理想完美的世界。如:「柏拉圖式的天國,可能實現於未來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