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5.55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潛能性與實現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潛能行到實現性的過程,亞理士多德不滿意柏拉圖之二分法,將形上的形式或觀念與形下的幻影或感官實物做截然二分,二者壁壘分明,亞里士多德卻認為二者只是一種連續性的過程,並非敵對。現實與理想很難劃清界限,卻經常二者重疊或融合為一,只有數量上或程度上的差異,卻無性質上的分別,亞里士多德仍然更換了柏拉圖的哲學用語,另以潛能性與實現性來表示,卻應視各種狀況而定,這種說法,可以解決哲學上許多困難的問題,比如說...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目的之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在理想主義的學者思維中,多以教育啟迪人類理性的歷程作為教育之主要功能,所以特別注重腦部思索的,過去柏拉圖曾把人類的靈魂分為幾種類型,理性、意志及情慾三者,這三者看似七情六慾的三者分類,然而實際上卻是另一種分法,理智所代表的是一種熱愛智慧的表現;意志的意思是追求名譽;最後所謂的情欲其實就是貪念慾望錢財的行為,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於第一個理性的提升,促使人們熱愛智慧,培養人的理性,進而達到理想社會形式的行成。在自我的精神生活方面,也因為教育的薰陶,讓整個精神生活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並能夠協助個人心靈與精神達到平衡狀態。 對社...
伊比鳩魯(Epicur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多面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多面體(Polyhedron)目錄1 正多面體種類2 柏拉圖立體3 歐拉的示性數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正多面體種類首先在正多面體得探討上為有限的數量,經過數學家柏拉圖的研究後發現,其正多面體只有五種類型,即為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以及正二十面體。而在上述五種類型中,正四面體、正八面體以及正十二面體每個面皆為正三角形所組成,因此於數學的探討上較容易,同樣地正六面體每個面由正方形所組成,以此也較容易為數學上之研究,但對於正十二面體...
理想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書名。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著。以詼諧、生動而有力的文字,在對話與討論何謂正義的過程中,提出理想的社會應是一個組織嚴謹的城邦,在此城邦中,人民各有所事而不過問他人,也無政治權力,而治理這個社會的是理性最強的哲人王。
心靈教育與職業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學者思維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心靈的文雅教育優於肉體的職業教育,在文雅教育與職業教育上,亞里士多德並不認為應該折衷之說,二者也非兩極,而是文雅教育本身就是中庸,是最美好的教育方式,他接受柏拉圖的影響,認為心優於身,自由民的教育重於奴隸的教育,頭部得思考非手腳的活動可以比擬,前者旨在培養治人者,後者則是治於人者,前者勞心後者勞力,社會結構上的兩種階級規劃,是必然且美好得設計。 學者思維人生本來就不平等,尤其在能力上,由於人的心性組織互異,理性較少的人,就無法進行抽象思考,植物性及動物性的人,就如同在<...
亞里士多德的教育計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況愈下,其次,子女出生之間隔不應太長,也不應太短,應取中庸之道。 反對共產與共妻亞里士多德不願領教其柏拉圖那種奇幻式的異想,他反對家庭中無財產及無情愛的生活方式,有兩件事,實際上可以激起人心之興趣者此及財產及愛情,孩子若成眾人之子,那豈不等於沒人的孩子,寧可做一個真正別人的堂兄弟,也不願做一名柏拉圖的孩子。並且以幸福之追求為人生最高旨趣的亞歷士多德,也認為共產制度剝奪了人生的樂趣,若治產者恆無私人財產,即失去了樂趣,無樂趣即無幸福。加上共產社會的生...
斯多噶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希臘羅馬時代哲學的一派。盛行於西元前四世紀至西元前三世紀間,由芝諾(Zeno)創始。混合早期希臘哲學、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思想,將哲學分成理則學、物理學和倫理學三部分,以倫理學為重心。主張德性高過一切,必須克己禁欲。
模寫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臘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所倡的藝術論。主張自然界為理想世界的模型,藝術以逼真、模仿自然為美。也稱為「模倣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