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2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明、清廉。《莊子.徐无鬼》:「其為人絜廉善士也。」《文選.張衡.東京賦》:「聘丘園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醉生夢死」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謂發生,亦不知所謂收斂,醉生夢死而已。」(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後人在使用此一成語時,則不僅止於指生活目標不明確的情況,有時會擴大到用於指稱生活頹廢消沉,如清末小說《東歐女豪傑》第三回:「你不見現在那些巴結官場的、崇拜黃金的、在溫柔鄉裡醉生夢死的人嗎?」此處所說的便是程度更為嚴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留住、保持。如:「青春永駐」、「駐顏有術」。唐.孟浩然〈清明日宴宴梅道士山房〉詩:「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露。」
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感覺;但周以後的秦書就給人酷烈的感覺。這都是因為當時的政治民情,影響到文風。上古民情純樸天真,政治清明,與秦時的苛政完全不同,所以產生文章當然也就迥異。「渾渾」、「噩噩」本來是形容深厚廣大,嚴肅正直的意思。後來「渾渾噩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在形容人渾樸無知的樣子;也用來形容人糊裡糊塗,茫無目的的樣子。
人心不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嘆現在的人,失去古人的忠厚淳樸。※語或出明.劉時中〈端正好.上高監司.既官府甚清明套.十二月〉曲。 △「世道不古」
設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話行文時,忽然由平敘的語氣變為詢問語氣的修辭法。用以提起篇旨,製造文章餘韻,構成前後呼應,或加強語文氣勢。如唐朝杜牧〈清明〉詩中「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以問句「借問酒家何處有」提起「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情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豈。唐.韋莊〈長安清明〉詩:「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情不自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義︰猶「情不自禁」。見「情不自禁」條。 01.《太平廣記.卷二七四.崔護》引《本事詩》:「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 參考詞語︰情不自持注音︰ㄑ|ㄥˊ ㄅㄨˋ ㄗˋ ㄔˊ漢語拼音︰qíng bù zì chí釋義︰猶「情不自禁」。見「情不自禁」條。 01.唐.白居易〈楊柳枝二十韻〉詩:「取來歌裡唱,勝向笛中吹。曲罷那能別,情多不自持。纏頭無別物,一首斷腸詩。」 參考詞語︰情不自堪注音︰ㄑ|ㄥˊ ㄅㄨˋ ㄗˋ ㄎㄢ漢語拼音︰qíng bù zì kān釋義︰猶「情不自禁」。見「情不自禁」條。 01.《太平廣記.卷四七五.淳于棼》引《異聞錄》:「生捧書悲咽,情不自堪。」 ...
紛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接連不斷的樣子。唐.杜牧〈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三國演義》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