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關漢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押赴刑場一切希望都破滅之后,她對現實提出強烈的控訴:“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行刑后,竇娥的三樁誓言果然應驗了:頸血順杆逆流而上,暑天大雪紛飛,楚州地面大旱了三年。這一切証實了她的冤枉。關漢卿從傳說中吸取營養,又進行了天才的再創作,使劇本的主題逐步深化,表現了作者的強烈愛憎,也表現了人民群眾申冤復仇的愿望和真理不可戰勝的力量。...
如切如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將骨角磨製成器物那樣。比喻互相研討、彼此砥礪。《詩經.衛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范仲淹〈淡交若水賦〉:「如切如磋,自契激揚之義;同心同德,孰分清濁之姿。」
鍾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而有損於詩的自然美。鍾嶸時代,沈約提倡聲律說,『永明體』詩風氾濫,鍾嶸給予大力抨擊。他說:『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利,斯足矣』,這是詩砍採用自然和諧的音律便足。至於沈約等提出的四聲八病的人為的嚴格詩律,連他們也無法遵守。他批評為「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3、詩不該充滿玄風:魏晉以來,道佛之學風靡一時,詩歌趨於玄虛與說理,變成枯淡無文的歌訣。鍾嶸認為這樣的詩歌完全失去詩的韻味,大表不滿。4、反對玄言詩:魏、晉以後,道佛之學盛行,詩歌變為玄 虛和說理,枯淡無文,也缺情韻,稱之「玄言詩」。他批評永嘉詩歌『理過其辭,淡其寡味』...
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故更新。《後漢書.卷六一.黃瓊傳》:「覆試之作,將以澄洗清濁,覆實虛濫,不宜改革。」
客家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客家人所使用的語言,是漢語中的一支。分布於江西南部、廣東東部、福建南部及湖南、廣西、四川、臺灣及東南亞華人社會。又稱為「客話」、「客語」。臺灣的客家話大部分為四縣、海陸腔,少數為饒平、大埔、詔安、永定腔等。民國一一一年八月行政院依據「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之建議,核定以「臺灣客語」為官方名稱。
盜跖顏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盜跖,古代的大盜。顏淵,春秋時孔子的學生,是當時的賢者。盜跖顏淵後用為好人與壞人的代稱。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
黑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正反相對。多用於比喻善惡、是非、正邪、清濁等。唐.李紳〈趨翰苑遭誣搆四十六韻〉:「辨疑分黑白,舉直觝朋徒。」《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世間有考試官私通關節、賄賂徇私、黑白混淆,使不才倖幸、才士屈抑的,此皆吾術所必誅者也!」
涇渭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涇水流入渭水時,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後以涇渭不分比喻是非好壞混雜不明。唐.陸贄〈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狀〉:「薰蕕無辨,涇渭不分。」《清史稿.卷二四四.李森先傳》:「江南既定,人材畢集,若復涇渭不分,則君子氣沮,宵小競進。」
老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很、非常。《水滸傳》第一二回:「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記,腮邊微露些少赤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果是老大的利害!如今已見在我房中了,清濁難分,萬一聲張,被他一口咬定,從何分剖?」
朱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人以朱為正色,紫為間色。比喻優劣、善惡、正邪等相對的兩方。《後漢書.卷六一.左雄傳》:「朱紫同色,清濁不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