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07 ms
共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變風改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樂論》。〔參考資料〕 《荀子.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
心平德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
陰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陰平、陰上、陰去、陰入的總稱。古代的四聲:因受聲母清濁不同的影響,到後來分化為陰陽兩類。清聲母的字為陰調,濁聲母的字為陽調。
|
心和氣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
心平氣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
(1) 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
志同心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王充《論衡.逢遇》1>夫賢聖道同,志合趨齊,虞舜2>、太公3>行耦4>,許由5>、伯夷6>操違7>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道雖同,同中有異,志雖合,合中有離。何則?道有精麤8>,志有清濁也。許由,皇者之輔也,生於帝者之時;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並由道德,俱發仁義。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溷,舜濁,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
|
志合意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王充《論衡.逢遇》1>夫賢聖道同,志合趨齊,虞舜2>、太公3>行耦4>,許由5>、伯夷6>操違7>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道雖同,同中有異,志雖合,合中有離。何則?道有精麤8>,志有清濁也。許由,皇者之輔也,生於帝者之時;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並由道德,俱發仁義。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溷,舜濁,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
|
風移俗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樂論》。〔參考資料〕 《荀子.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
涇渭自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
|
陽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的總稱。古代四聲,因受聲母清濁不同的影響,濁聲母的字為陽調。發音一般較陰調稍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