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竹林七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的山濤、阮籍、嵇康、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莊之學,輕視禮法,規避塵俗,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縱情清談,故稱為「竹林七賢」。
要言不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 (3) 晏:即何晏(?∼西元249),字平叔,三國魏宛人。好老莊之言,與夏侯玄、王弼等競尚清談,士大夫效之,遂成一時風氣,後為司馬懿所殺。 (4) 煩:同「繁」,繁雜、眾多。
頻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屢次、連連。唐.杜甫〈秋日寄題鄭監湖上亭詩〉三首之三:「賦詩分氣象,佳句莫頻頻。」《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從此家人日夜燒鍊,丹客頻頻到爐邊看火色,卻不開爐,閒了卻與富翁清談,飲酒下棋。」
楚囚對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陷於困境時如囚犯相對哭泣,無計可施。參見「楚囚相對」條。宋.汪元量〈鶯啼序.金陵故都最好〉詞:「清談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風景今如此。楚囚對泣何時已。歎人間、今古真兒戲。」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蹈襲古人,博證主張引據參證,詳其本末,而證一物一事之實,決無可疑;致用主張學問要及於當世之務,不為清談浮泛之文。主張窮經致用,反對言之無物之擬古文學,應酬文字、浪漫文學。主張文學應為聖賢立言、明道、載道。學宗程、朱,篤六經,旁涉國家典制,以及天文,儀象、兵農之屬。晚年則精研考證,兼嗜金石。著有亭林詩文集、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音學五書等書。 三目從平定三藩之亂以后,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穩定下來了。但是,還有一點叫康熙帝不大放心,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來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採用一個辦法開"博學鴻詞科",命令各地官員和朝...
畫餅充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隻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望梅止渴 相反詞 <<無>> 5.例句 小明不好好念書,卻想考上建中,真是畫餅充饑!
吐氣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1>,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2>,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3>耶? 〔注解〕 (1) 司命:本指掌管文運的文昌星,此指韓朝宗能獎勵文學,提拔後進,對當時文學之興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品題: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3) 激昂青雲:震盪飛揚於青雲之上,比喻得志顯貴。青雲,比喻顯要的地位。
口中雌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信口雌黃」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孫盛《晉陽秋》(據《文選.卷五五.劉峻.論五.廣絕交論》李善注引)王衍1>,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2>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3>」。 〔注解〕 (1) 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西晉臨沂人。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 (2) 意有不安:話說得不合意,不妥切。 (3) 口中雌黃:口中含著雌黃,能隨時改正不合意的語句。雌黃,橙黃色礦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劑,古代用於塗改文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四三.王戎列傳》
劉義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著作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於世。梁代劉孝標為《世說新語》作注,引書四百多種,與《世說新語》並行。 評價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的小說發展影響尤其大。《唐...
雞群鶴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鶴立雞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七位名人。魏晉時期是個政局動盪的時代,許多人追求名利、攀附權貴,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些人為了表達對險惡政局的不滿,不願同流合汙,轉而追求放蕩或以清談為主的人生,而「竹林七賢」就是這種風尚的代表。嵇紹就是「竹林七賢」中嵇康的兒子,嵇康因罪被懲治,使得嵇紹在十歲時就失去了父親,而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來山濤以「父子罪不相及」為由,把嵇紹推薦給晉武帝,於是武帝就任命他為祕書郎。惠帝時,則在朝中擔任侍中一職。有一次都城發生了動亂,嵇紹跟著惠帝到蕩陰去平亂,不幸落敗,隨行的官員死傷慘重,餘者或降或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