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7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趁火打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人之危,從中取利。《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也作「趁火搶劫」、「趁鬨打劫」。
|
浴火重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經歷劫難而重新獲得生命或發現新的生命契機。如:「經過這幾年的折磨,如今的他浴火重生,不再像過去一般懦弱了。」
|
州官放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諷在上位者倚勢妄為,而禁阻在下者的基本權利。或比喻人只任自己胡作非為,而不允許別人行使正當的自由。參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條。如:「他這種州官放火的行為,令人敢怒不敢言。」
|
真金不怕火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真實或堅強的人或物,經得起各種考驗。如:「真金不怕火煉,我們這一次必定可以順利擊敗強敵。」也作「真金不怕火」。
|
火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火力的大小與時間的長短。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七.酒食》:「每說無物不堪喫,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2.比喻學力修養的功夫。《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發達。」
|
烽火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烽火,戰亂。烽火連天比喻戰火連綿。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二齣:「你星霜滿鬢當戎虜,似這烽火連天各路衢。」也作「連天烽火」。
|
火冒三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十分生氣。如:「花錢還受罪,真教人火冒三丈。」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田登為州官時,為避其名諱,而命全州百姓稱燈為火,違者要受鞭笞。元宵節放燈,則貼出布告說:「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典出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後比喻在上者可為非作歹,在下者卻受到種種的限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這個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向來如此的。你看太親翁那麼一把年紀,有了五個姨娘還不夠,前一回還討個六姨。姊夫要討一個,就是那許多說話。」
|
走火入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走火,道教指修煉精氣神,急躁冒進,產生內氣亂竄的狂躁現象。入魔,是因走火產生幻象。後以走火入魔泛指修行者將禪修生起的幻境和現實世界混淆的精神症狀。也作「走魔入火」。
2.比喻過分沉溺於某事。如:「他成天使槍弄棒的,簡直是走火入魔了。」也作「走魔入火」。
|
水火不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互相對立,不能相容。如:「長期的積怨,使他們的關係發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