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42.37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致原伯知府尺(秋清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浙江紹興人。才情超逸,工詩文,作品雄奇瑰麗,情感強烈,反映時代風氣,為南宋最重要的詩人。 本幅為陸游於乾道六年(1170),寫給友人曾逢(字原伯)的書札。他不僅是南宋文學大家,更是南宋重要書家,曾云「學書當學顏」,文集中多次〈跋東坡帖〉,對蘇字精研甚深,此札便是其行書上得力於顏、蘇兩家的具體實踐。書法豐厚多動態,為其中年以後尺書法的典型,可說是陸游沿襲北宋蘇軾風格的代表作。
致中峰和尚尺(醉夢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宋宗室後裔,入元後仕至翰林學士承旨。工書善畫,冠絕一時,為元代藝壇領袖。 此札為趙氏寫給高僧中峰明本(1263-1323)的書信。二人相識於大德年間,趙氏夫妻皆以弟子禮師事之。延祐六年(1319),趙氏辭官南歸,夫人管道昇病逝山東。院藏《趙氏一門法書》冊,內有尺十一劄,大多是趙氏懇請明本主持喪妻法事的相關事宜,字字真情流露,此為其一。全幅筆法精熟,寫來形聚神逸、氣韻高古,堪稱直入右軍之室。
致杜君長官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蔡襄(1012-1067),字君謨,福建仙游人。書法學虞世南、顏真卿,並取法晉人。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北宋四家”,譽滿書苑。   此帖又名<離都帖>,乃蔡襄渡長江南歸後所書,追述離都(開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長子。友人來信慰問,襄作此書答謝。書法豐腴厚重處似顏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選自<宋四家墨寶>冊。   釋文:襄啟。自離都至南京。長子勻感傷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歸殊為榮幸。不意災禍如此。動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書。并永平信。益用悽惻。旦夕渡江。不及相見。依詠之極。謹奉手啟為謝。不一一。襄頓首。杜君長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貴眷各佳安。老兒已下無恙。永平已曾於遞中。馳信報之。
致會之知郡尺(秋深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1130-1200)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畢生以建構國家新秩序為志。此札書於紹熙五年(1194)八月他卸下知潭州(湖南長沙)一職後,前往京師途中,意在交待潭州政務。首段提及令人傷感的「國家喪紀」,指的是同年六月孝宗太上皇的死訊。但七月光宗禪位寧宗,他有機會入朝宣教,又讓他頓時轉憂為喜。通幅下筆迅捷,點畫圓潤,線條沉著而順暢,整體行氣連貫,呈現出灑脫自然的意趣。朱熹集宋代理學之大成,對中國文化影響甚鉅,此札為其存世書跡,至為可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書的末幅。宋.陸游〈官居戲詠〉詩:「判餘尾棲鴉溼,衙退庭中立雁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持案。指辦理公文。也指擔任公職。宋.黃庭堅〈僧景宣相訪寄法王航禪師〉詩:「抱稍退鳧鶩行,倦禪時作橐駝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門以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除了著重在簡的型制和規格的研究外,藉著簡中的內容,可作史料的整理。以簡發現的時代、地域,可推論古代軍政、文化、商業的交流情形。簡上記載的文字,是文字學的研究範圍,可作為校讎的資料。
天鳳元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莽建國天鳳元年(西元14)寫定的。此是當時的墨跡,起筆多逆入,橫畫收筆處均先下按,而後向右上方輕輕出鋒收筆,筆勢飄揚而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書字於木簡上,有誤則以刀削去,故稱為「削」。《漢書.卷九二.游俠傳.原涉傳》:「涉乃側席而坐,削為疏。」
[張元濟傅增湘論書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元濟傅增湘論書尺〕,北京商務印書館編輯,1983年10月出版。收錄1912年至1947年間張元濟、傅增湘二先生來往信函622件,以發函時間排列。收信人在信上的批語亦照錄,並以黑色魚尾號標明。張、傅二先生相識於1911年,其時張先生主政商務印書館,大力尋訪古籍,庋於涵芬樓,繼之校印〔涵芬樓祕笈〕、〔四部叢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續古逸叢書〕等著名古代典籍叢書;傅先生亦廣蒐古籍,聚於藏園,富甲一方。二先生均精於版本目錄之學,在30幾年的往返通信中,就數以百計的古籍的內容、版本、校勘、殘佚、流傳源委等諸多方面彼此探究,相得益彰。傅先生逝世於1949年,因此這批信件幾乎就是現存二人往來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