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琴心劍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有英雄膽識,又有儒雅情致。比喻俠骨柔情,文武雙全。也作「劍膽琴心」。
|
豎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形狀大致呈三角框形弓狀,早期豎琴只有按自然音階排列方式的少數弦。其後,弦數增加,亦設共鳴箱,外形線條變得華麗優美。三角形框內有四十七根弦,底部有兩個踏瓣,用來調音。為英語Harp的意譯。音色優雅清亮,可獨奏,亦可合奏。
|
無弦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琴弦的琴。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後指閑適自得其樂或意趣高雅脫俗。唐.白居易〈丘中有一士〉詩二首之二:「行披帶索衣,坐拍無弦琴。」
|
龐琴曲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船體橫剖面外圍的曲線。
|
琴瑟之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常棲》。比喻夫妻間感情十分和諧。如:「夫妻間要永保琴瑟之好,必須互相尊重。」
|
陳鶴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鶴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更是「五四」運動後我國幼兒教育的奠基人。
陳鶴琴出身貧寒,六歲喪父,幫母親替人洗衣貼補生活。由於童年的貧苦生活和慈母的影響,培育了他謙和愛人和艱苦奮鬥的品德。陳氏自七歲時啟蒙念了六年私塾,十四歲時靠親友資助,入杭州蕙蘭中學受基督教教育,立志要做濟世救人的事業。清宣統二年(1910)教會保送他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一年後,即考入北京清華堂高等科,在校熱心社會服務工作,除在校內開設「校役補習夜校」外,還在校外為失學少年兒童開辦「義務小學」,兼任兩任校長,這在當時的國立學校中,實屬創舉,對他... |
琴瑟調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後比喻夫妻情感諧調融洽。《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二一.玉釵記.桂亭賞月》:「待夫人轉意,琴瑟調和,百年相聚。」《醒世姻緣傳》第五二回:「少年夫婦,琴瑟調和,女貌郎才,如魚得水。」也作「琴瑟和鳴」、「琴瑟和好」、「琴瑟和諧」、「琴瑟相調」。
|
胡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擦弦樂器:(1)古代漢人稱域外民族為「胡」,因而泛指從域外傳過來的琴稱之為胡琴。以木、竹、椰殼等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設桿柄,柄端穿一橫孔,再以二軸貫穿,由軸至筒,主要為兩弦,另用竹弓張馬尾置於兩弦之間,摩擦發聲。音色優美,應用甚廣,種類亦多。(2)現今泛指中國民族樂器中,以弓弦磨擦琴絃,使之振動以發出聲音的拉弦樂器。包括傳統的二胡(又稱南胡)、板胡、京胡、粵胡、四胡、墜胡、椰胡等,以及近現代配合民族樂團的出現所改良發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稱為「提琴」。
|
素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弦的琴。語出《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張,弦徽不具。」後用以指琴。唐.元稹《鶯鶯傳》:「素琴鳴怨鶴,清漢望歸鴻。」
|
弓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臺灣原住民的傳統樂器。其構造簡單,用一竹片彎成弓型,竹片兩端繫以絲線。演奏時,演奏者將弓琴一端靠在嘴邊,一端以手持,利用手的張、壓改變弦的鬆緊,再以另一手撥弦,利用弦的鬆緊改變而有高低音階,但音階表現力不大,偏向節奏的表現。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