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目錄1 定義2 學習原則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定義學習在現代心理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並且是相當難以界定的概念。美國文粹辭典把學習界定為:「經由經驗或研究而得到的知識、理解或精熟度。」無論如何,大多數心理學家會發現這定義不可能被接受,因而模糊籠統地包含了知識、理解和精熟度,而近幾年來界定學習的趨勢,是依據可觀察得到的行為改變。最普及的定義中,有一個是由學者...
比西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計出的世界第一個個別智力測驗,是由比奈及其同事西蒙共同完成,因此稱為比奈與西蒙智力量表,他們將智力界定為判斷、推理和理解能力。(註1.2) 特點1.測驗方式,由過去高爾頓的生理計畫取向改為作業法,讓受試者根據語文、算術、常識等題目實際作答後,以作答結果所得的分數高低,判定智力高低。2.不採用高爾頓所認為的智力高低是決定於遺傳,而是改為在學教育中鑑別出兒童的智力高低後,因材施教以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由此觀點來看,比奈不但是智力測驗的創始者,更是現代特殊教育的先驅。3.比奈假設智力會隨著年齡不斷增長,直到成年,因此創用心理年...
編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問題一齊呈現出來,使學生在學習第二個位提前,可以根據標準答案核對自己答案的對錯。 教材編序步驟1.界定範圍。2.蒐集有關之技術用語、事實、法則、原理與個案。3.將這些材料盡可能的以直線發展順序加以安排,如有必要也可以分支。4.將教材中之細目分布均勻,使學生能完全精通所學內容,不可有所偏失。5.利用現有之增強呈現方式,選擇個體所作之有效反應加以增強,並藉著控制變項來促使個體做出更複雜、精密之反應。6.設法使先前學過之術語或事實,能間歇的出現在後來之戲目中,並加強複雜程度;換言之,讓學過之教材內容一直保持生動。 優點與限制...
統整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這層意義上,知識是一種力量,因為其提供人類控制生活的手段。當吾人將知識視為是統整時,則可以自由地界定問題,並使用廣泛的知識來解決。對於分枓課程的主要批評是其只包含反映高級文化社會及學術菁英的興趣的知識。然而,圍繞著生活及自身議題的課程被稱為大眾文化,然而由於日常及大眾知識的加入不僅帶來新的課程意義,亦因為其不斷反映社會大眾的興趣及理解,使得學習內容變新。如此一來,學生則開始相信重要的知識來自於生活,且被賦予組織及使用知識的機會。統整課程是課程設計統整課程的特徵有圍繞著重要個人及社會議題與問題所組織而成;學習經驗與真實...
精熟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熟教學理論源自於心理學之精熟學習的概念。其實際運作,就是教師將教學之目標與條件界定,確立達到何種表現標準為精熟,未達此一標準為未精熟。教師未使學生之學習達到熟練目標,需要將教學內容分成連續性之小單元。精熟教學成功之要素,在於進行補救教學策略。在形成性測試後,藉由教師或精熟小老師,針對未達精熟者之個別缺失,進行相關之補救教學活動以發揮效果。目錄1 理論2 貢獻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理論1.華虛本(C.W. Washburne)與莫禮生(H.C. Morrison)時期:認為所有教學結果都是在達到”精熟”要求,而不是在”...
事後回溯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比較組找出或選取可供比較之組別,即就自變項不同之兩組,比較其依變項。在事後回溯研究中, 比較組之界定與選取是相當重要之程序。各組不同之特徵或經驗,須以明確之操作定義界定;因為各組代表之母全體不同,透過對各組之界定,可決定研究結果之概括性。 控制無關變項為了提升兩組間之相當性或矯正已被認定之差異性,而採取控制無關變項(extraneous variables)。控制無關變項...
人口轉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人口轉型界定2 三階段理論2.1 壹、 潛在高成長率的穩定人口2.2 貳、 轉型期的成長2.3 參、 低成長率的穩定人口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人口轉型界定人口轉型理論特指某一國家18世紀以來,自農業經濟逐漸轉變至工業經濟時,其人口在工業時代之前,出生率及死亡率兩者都很高,因此人口成長速度緩慢,即是所謂高穩定階段。進入工業化階段後,工業化對環境的改善,開始降低人類的死亡率,而同時期的人口出生率仍舊處於高位,人口成長呈現爆炸性加速。一旦進入工...
認知理論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觀點對教學設計的貢獻1.提出學習與記憶的訊息處理理論2.提出教學策略3.研究焦點的轉移訊息處理論界定學習是透過學習者腦內結構,產生一系列訊息的轉換(或處理),已認知歷程、學習訊息的輸入-輸出,取代行為論的刺激-反應。訊息處理的過程是指我們透過感覺器官(sensory receptors)選擇接收少數引起我們注意的訊息,選擇的訊息暫時放在短期記憶內。短期記憶因容量有限,故訊息在此只能短暫停留,必須要移至長期記憶。對學習而言,將訊息轉移至長期記憶是訊息處理最關鍵的過程。儲存在長期記憶的訊息一定是有意義的,所以必須要將它與...
功能性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現時的對策。 三、步驟Ronald.L.Taylor指出實施功能性評量的步驟共有下列六點:1.謹慎界定問題行為。2.確認可預測或在行為發生前會立即出現的變項。3.確認行為發生後立即出現的變項(後果)。4.發展假設。5.蒐集觀察資料以支持假設。6.發展一個介入計畫。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功能性評量、前因、行為、後果英文關鍵字: Functional Assessment、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s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66,華書局有限公司。
學習條件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設計參照架構,其中學習階層的概念已成為各學科領域課程發展的考慮要素。從學習條件論可看出,蓋聶把教學界定為一組經過設計以支持內在學習歷程的外在事件,並不強調給予學生太多自我學習的機會,相反地,主張教師應扮演積極的教學角色,充分安排、指導學生「學些什麼」及「如何學」。認為教師在教學方面有三項任務:1.在教學之前,必須將學習條件和活動目標加以計畫;2.對學習本身和學習情境加以管理和經營,包括引起動機、引導學習及評量學習結果;3.為學習者安排具支持性的外在學習條件。蓋聶揉合訊息處理理論於其學習條件論所提出的教學理論,極注重整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