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禮物。如:「賀儀」、「奠儀」、「謝儀」。《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且出此間,備些祭儀。」《紅樓夢》第二二回:「又一面遣人回去,將自己舊日作的兩色針線活計取來,為寶釵生辰之儀。」
出其不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3.《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衛宣公受了禮物,遣右宰醜率兵同孔父嘉從間道出其不意,直逼滎陽。」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有些猶豫地說:“垂棘玉石是我祖傳的寶貝,屈產寶馬是我心愛的坐騎啊。如果虞國國君收下了我的這兩件珍貴禮物,卻仍然不肯借路給我,那怎麼辦?”荀息於是對獻公分析道:“虞國的國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隨便收下我們的禮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寶馬,就一定會借路給我們。至於這兩件寶貝,您有些捨不得,這也不要緊,只不過是暫時寄存在那裏罷了,遲早還是要歸還給您的。打個比方,我們將垂棘玉石放在虞國,就好比從內室移到了外室;而將屈產寶馬放到虞國,也就好比是從內馬圈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敬意、謝意或祝賀之意的禮物。如:「喜敬」、「賀敬」、「節敬」。《後漢書.卷五三.周燮傳》:「遣生送敬,遂辭疾而歸。」《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和》:「便吩咐門子,於庫房取書儀十兩,送與蘇雨為程敬。」
一見如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見如故」的典故可能出自於《左傳》。春秋時,吳國公子季札到鄭國訪問。見到大夫子產,相談甚歡,好像相識許久的老朋友一樣。彼此互贈珍貴禮物,表示深厚的情誼。而在《晉書》中,也有「一面如舊」的說法。晉朝時,吳郡的陸機、陸雲兩兄弟自認為江南名家子弟,相當自負,從不把中原人士放在眼裡。等到入京後,遇到名士張華,與他相處就如舊識般親切,陸家兄弟也非常仰慕他的道德風範,並以老師之禮相待。後來「一見如故」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初次見面就相處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充作禮物的紅色綾羅。後亦借指禮物。唐.楊汝士〈賀筵占贈營妓〉詩:「一曲高歌紅一疋,兩頭娘子謝夫人。」《西遊記》第一九回:「又沒個三媒六證,又無些茶紅酒禮。」
千里鵝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禮物雖輕而情意深重。參見「千里送鵝毛」條。宋.黃庭堅〈長句謝陳適用惠送吳南雄所贈紙〉詩:「千里鵝毛意不輕,瘴衣腥膩北歸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慶祝。《說文解字.貝部》:「賀,以禮物相奉慶也。」如:「賀年」、「祝賀」、「慶賀」。《詩經.大雅.下武》:「受天之祐,四方來賀。」《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夏,丞相取燕王女為夫人,有太后詔,召列侯宗室皆往賀。」
化干戈為玉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戈,兵器,代表戰爭;玉帛,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化干戈為玉帛」比喻將戰爭轉變為和平。如:「經過別人勸和後,他倆終於化干戈為玉帛,由仇人變為朋友了。」
饋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贈送禮物。如:「他為官清廉,不隨便接受他人的饋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