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纖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能1>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燭,令童子於秀2>偈3>之側寫一偈云:「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 〔注解〕
(1) 能:慧能(西元638∼713),唐代高僧,俗姓盧,祖籍范陽。初從弘忍學法,後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為禪宗六祖。所開啟之頓悟法門,成為禪宗的正統。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後支派並起,成為唐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
(2) 秀:神秀(西元606∼706),唐代高僧,俗姓李,汴州尉氏人。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後,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傳法,聲名遠播。後為武后召到京師,朝野景仰。因在北方傳法,故其法...
|
卓文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孤身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間心寒不敢搖蒲扇。五月石榴似火,偏遇冷雨催花瓣;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煩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扯斷。噫!郎君兮,盼祇盼,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此二詩皆後人所錄,傳為文君作,但從風格及形式上來說,不太可能是出於西漢武帝時期人物。 婚姻 卓文君,西漢臨邛(今四川邛崍)人,為西漢四川鉅賈卓王孫之女,貌美有才氣,喜好音律且善鼓琴,是當代才女。十六歲時即嫁給父親同業人之子董家,但婚後...
|
空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虛有其表」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玄宗嘗器重蘇頲,欲倚以為相,禮遇顧問,與群臣特異。欲命相前一日,上祕密不欲令左右知,迨夜將艾,乃令草詔,訪於侍臣曰:「外廷直宿誰?」遂命秉燭召來。至則中書舍人蕭嵩。上即以頲姓名授嵩,令草制書。既成,其詞曰「國之瓌寶」。上尋讀三四,謂嵩曰:「頲,瓌之子,朕不欲斥其父名,卿為刊削之。」上仍命撤帳中屏風與嵩,嵩慚懼流汗,筆不能下者久之。上1>以嵩2>抒思移時3>,必當精密,不覺前4>席以觀,唯改曰「國之珍寶。」他無更易。嵩既退,上擲其草5>於地曰:「虛有其表耳。」 〔注解〕
(1) 上:李隆基(西元685∼762),唐代的中興君...
|
徒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虛有其表」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玄宗嘗器重蘇頲,欲倚以為相,禮遇顧問,與群臣特異。欲命相前一日,上祕密不欲令左右知,迨夜將艾,乃令草詔,訪於侍臣曰:「外廷直宿誰?」遂命秉燭召來。至則中書舍人蕭嵩。上即以頲姓名授嵩,令草制書。既成,其詞曰「國之瓌寶」。上尋讀三四,謂嵩曰:「頲,瓌之子,朕不欲斥其父名,卿為刊削之。」上仍命撤帳中屏風與嵩,嵩慚懼流汗,筆不能下者久之。上1>以嵩2>抒思移時3>,必當精密,不覺前4>席以觀,唯改曰「國之珍寶。」他無更易。嵩既退,上擲其草5>於地曰:「虛有其表耳。」 〔注解〕
(1) 上:李隆基(西元685∼762),唐代的中興君...
|
昏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思緒昏亂迷惘。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覺神思昏迷,伏几而臥。」
|
影隻形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孤獨無伴。《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二.桃園記.五夜秉燭》:「我冷冷清清,影隻形單常淚零。」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一○齣:「老婦獨居庭院,自憐影隻形單。」
|
不染一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能1>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燭,令童子於秀2>偈3>之側寫一偈云:「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 〔注解〕
(1) 能:慧能(西元638∼713),唐代高僧,俗姓盧,祖籍范陽。初從弘忍學法,後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為禪宗六祖。所開啟之頓悟法門,成為禪宗的正統。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後支派並起,成為唐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
(2) 秀:神秀(西元606∼706),唐代高僧,俗姓李,汴州尉氏人。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後,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傳法,聲名遠播。後為武后召到京師,朝野景仰。因在北方傳法,故其法...
|
風中之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老邁,不久於世。《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孩兒行路勞頓,不須如此。我兩口兒年紀老了,真是風中之燭。」《鏡花緣》第五七回:「你看我年未五旬,鬚髮已白,老病衰殘,竟似風中之燭。」也作「風中秉燭」。
|
周作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龍集》、《談虎集》、《永日集》、《看雲集》、《夜讀抄》、《苦茶隨筆》、《風雨談》、《瓜豆集》、《秉燭談》、《苦口甘口》、《過去的工作》、《知堂文集》。詩集:《過去的生命》。小說集:《孤兒記》。論文集:《藝術與生活》、《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論著:《歐洲文學史》。文學史料集《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回憶錄:《知堂回想錄》。著作日語譯本:《北京の菓子》、《周作人隨筆集》、《中國新文學の源流》、《周作人文芸隨筆抄》、《瓜豆集》、《結縁豆》、《魯迅の故家》、《日本文化を語る》、《水の中のもの―周作...
|
神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精神、心思。《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覺神思昏迷,伏几而臥。」《紅樓夢》第五三回:「敢是吃多了飲食,不然,就是勞了神思。」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