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8.03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魚似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魚得水」之典源,提供參考。(一) 秦.李斯〈用筆法〉(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秦文.卷一.李斯》引)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篆以前,不可得而聞矣。自上古作大篆,頗行于世,但為古遠,人多不詳。今斯刪略繁者,取其合理,參為小篆。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藉筆力輕健。蒙將軍恬《筆經》,猶自簡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1>,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或卷2>或舒,乍輕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見矣。 〔注解〕 (1) 鷹望鵬逝:下筆有如高空盤旋的老鷹,疾飛的鵬鳥,指凌空疾下。 (2) 卷:通「捲」,指筆法收斂。(二) 《三國志.卷三五.蜀...
螺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漆器或雕鏤器物的表面,嵌上各種磨薄的螺殼做為裝飾,稱為「螺鈿」。宋.蘇〈欒城先生遺言〉:「公聞以螺鈿作茶器者。凡事要敦簡素,不然天罰。」也作「螺甸」。
中華大字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歐陽溥存、陸費逵主編,為《康熙字典》後所編的另一部大字典。西元一九一五年出版,共收四萬八千多字,按二百一十四個部首排列,以反切和直音注音,分條解釋字義,引例注明篇名,以便核對原文。並收、古、省、或、俗、訛諸體,一一辨明。較《康熙字典》詳備。
魚水相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魚得水」之典源,提供參考。(一) 秦.李斯〈用筆法〉(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秦文.卷一.李斯》引)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篆以前,不可得而聞矣。自上古作大篆,頗行于世,但為古遠,人多不詳。今斯刪略繁者,取其合理,參為小篆。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藉筆力輕健。蒙將軍恬《筆經》,猶自簡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1>,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或卷2>或舒,乍輕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見矣。 〔注解〕 (1) 鷹望鵬逝:下筆有如高空盤旋的老鷹,疾飛的鵬鳥,指凌空疾下。 (2) 卷:通「捲」,指筆法收斂。(二) 《三國志.卷三五.蜀...
猶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魚得水」之典源,提供參考。(一) 秦.李斯〈用筆法〉(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秦文.卷一.李斯》引)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篆以前,不可得而聞矣。自上古作大篆,頗行于世,但為古遠,人多不詳。今斯刪略繁者,取其合理,參為小篆。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藉筆力輕健。蒙將軍恬《筆經》,猶自簡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1>,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或卷2>或舒,乍輕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見矣。 〔注解〕 (1) 鷹望鵬逝:下筆有如高空盤旋的老鷹,疾飛的鵬鳥,指凌空疾下。 (2) 卷:通「捲」,指筆法收斂。(二) 《三國志.卷三五.蜀...
八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秦代統一文字之後,所通用的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隸書等八種書體。大篆相傳為周宣王太史所作,小篆為李斯、趙高、胡母敬據大篆簡化而得,大、小篆並簡冊所用;刻符施於符信;蟲書乃於篆文基礎上裝飾鳥蟲圖形;摹印使用於璽印之上,也稱為「繆篆」;署書指封檢上之題字;殳書則用於戈、戟等兵器題銘;隸書行於公府。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倉頡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秦李斯撰,一篇。為統一文字,罷去一切與秦文不合的文字,將大篆省改作小篆的字書。漢.許慎〈說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也作「蒼頡篇」。
爰歷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秦趙高撰,六章。古字書。取史大篆改易為小篆。
大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體名。大篆泛指小篆以前西周的字體,也通行於諸侯國。但流傳久,也有訛變,所以周宣王時太史編了《史篇》做為標準本。西周滅亡以後,秦據有西周故地,仍然沿用大篆,東方六國則文字訛變劇烈,大篆也快速地消亡。秦統一天下後,李斯建議秦始皇消滅六國文字,並根據大篆,略加整齊化,制定了小篆。
如魚在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魚得水」之典源,提供參考。(一) 秦.李斯〈用筆法〉(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秦文.卷一.李斯》引)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篆以前,不可得而聞矣。自上古作大篆,頗行于世,但為古遠,人多不詳。今斯刪略繁者,取其合理,參為小篆。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藉筆力輕健。蒙將軍恬《筆經》,猶自簡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1>,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或卷2>或舒,乍輕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見矣。 〔注解〕 (1) 鷹望鵬逝:下筆有如高空盤旋的老鷹,疾飛的鵬鳥,指凌空疾下。 (2) 卷:通「捲」,指筆法收斂。(二) 《三國志.卷三五.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