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集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朝丁度、司馬光等增修廣韻而成,十卷。是書刪廣韻注文之冗者,頗見體裁;而多列重文,雅俗不辨,籀篆兼存,稍嫌蕪雜;又刪去重音之互注,使兩收之字不明,則亦互有短長。
|
今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經學家指當時流行的隸書,稱為「今文」。相對於籀書的「古文」而言。《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伏生傳》:「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表、牋、狀、策……今文讚銘,凡二百九十一篇。」
|
石鼓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周時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時在天興三畤原出土(今陝西省寶雞市),共有十塊,每面環刻一首四言詩,內容多為歌頌田原之美和秦國國君的游獵情形。字體介於籀篆之間,其中一石字已磨滅,其餘九石也有殘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稱為「秦刻石」。
|
王次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變篆籀之體為隸書。相傳秦始皇曾遣使徵召,王次仲不就,化為大鳥而去,至西山而落二翮,一大一小,遂稱落處為大、小翮山。
|
葉德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3~1927)字煥彬,號郋園,湖南湘潭人,清光緒進士。精小學、目錄學,藏書甚富。清末維新運動盛於湖南,曾力持反對之論,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共產黨在長沙暴動時被殺。著有《六書古微》、《書林清話》、《書林餘話》、《說文籀文考證》等。
|
吳大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35~1902)字清卿,號恆軒,又號愙齋,清江蘇吳縣人。官至湖南巡撫。甲午之戰,督師出關,兵敗罷職。工於篆書,精金石學,著有《愙齋集古錄》、《說文古籀補》及詩文等。
|
秦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國的刻石文字,字體近於籀篆。如〈嶧山碑〉、〈琅邪臺刻石〉、〈石鼓文〉等。參見「石鼓文」條。
|
胡母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曾任秦朝太史公。作〈博學篇〉七章,文字多採〈史籀篇〉,然結構略異,稱為「秦篆」,即後人所稱的小篆。
|
今古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經學的兩大學派。秦朝時,始皇焚書,使許多經書亡佚。西漢初年,官方乃請遺老、長者口授經書,而以當時所使用的隸書記錄成書,稱為「今文」。後魯恭王壞孔子宅,於壁中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皆以古籀文書寫,稱為「古文」。又河間獻王亦稱其得古文經傳。當時經師多不信古文。東漢末,服虔、馬融、鄭玄皆尊習古文,古文經學遂昌盛。今所傳十三經注疏,多取古文學派之說;西漢今文學說,僅存《公羊傳》的何休注。
|
衍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元鄭杓撰,五篇。每篇各一卷,取篇首二字為篇名。其書自倉頡至元代,凡古人篆籀以及書法之變,皆在所論。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