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唱三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詩文優雅宛轉,韻味綿延。宋.蘇軾〈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詩:「長篇小字遠相寄,一唱三歎神悽楚。」也作「一倡三歎」。
赤地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因為他窮兵黷武,又奢侈浮誇,以致國力耗盡,百姓流離失所,半數人口死亡,到處發生蝗災,寸草不生的景象綿延數千里,甚至人民相食,國家遭到這樣的損失,到現在還沒完全恢復。武帝既然對人民沒有什麼恩澤,實在不應該為他制定廟樂,予以尊榮。」在夏侯勝的獨特異議中,便用了「赤地數千里」來形容當時災荒嚴重、民不聊生的可怕景象。後來「赤地千里」這句成語就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災荒後廣大土地寸草不生的荒涼景象。
傳宗接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孫世代相繼,綿延不絕。《官場現形記》第四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輩子,掙了這分大家私,死下來,又沒有個傳宗接代的人,不知當初要留著這些錢何用!」
端木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音訛所改。該說在漢朝典籍《石經》中也有修正:貢應作贛。   端木賜的諸多後裔歷經兩千五百餘年,綿延數十代,至今後裔宗脈遍佈海內外,分衍有端木氏、端氏、木氏、沐氏、贛氏、貢氏及部分林氏。端木氏即是以先祖之名“端木”為姓氏,稱端木氏。後來“贛”字被讀音為gàn(ㄍㄢˋ),是因古吳越人的地方讀音而至,為漢語八大方言中贛方言的特點。今人因之。2.出自回族中有端木姓。端木氏為回族複姓之一,端木原為中國古老的姓氏,後也融入了回民族之中。端木,早期見於回民族的有清代的書法家端木埰、書畫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這一回族複姓,主要分...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武帝時,未央宮前殿鐘無故自鳴,東方朔預測山恐會崩毀,故鐘先鳴。三日後果有山崩綿延二十餘里。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銅山西崩,靈鐘東應,便是易耶」句下劉孝標注引《東方朔傳》。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感應,互相影響。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三.槐西雜志三》:「此義易明。銅山西崩,洛鐘東應,不以遠而阻也。」
紋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表面呈現的線形花紋。[例]這塊木頭的紋理清晰,乍看之下,彷彿是一座綿延的山嶺。
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持續不斷。[例]綿延不絕、滔滔不絕、絡繹不絕
中洋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大西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間深洋底的廣大山脈。在三大洋中綿延長度達七萬餘公里,寬一千餘公里,為地表最大、最長的山脈,幾占海洋面積的三分之一。可分為頂峰區、側翼區和破裂帶三個部分。
鐵馬金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來十分威武。 「鐵馬」見於南朝梁.陸倕〈石闕銘〉,文中用披掛著裝甲的戰馬成群結隊,朱紅色的軍旗飄揚綿延萬里,來形容軍容的浩大雄壯。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金戈鐵馬」,用來形容戰士的雄壯英姿。亦用來比喻戰事。如《舊五代史.卷六○.李襲吉列傳》:「毒手尊拳,交相於暮夜;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是形容戰爭。而宋.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詞:「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則是形容軍容的浩大雄壯。
馬奎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也一定要獲得軍方庇護才得以執政。換言之,軍人政府、軍事政變、軍隊干政和軍人犯罪,一直是拉丁美洲人民綿延不斷、揮之不去的夢魘。馬奎斯在《獨裁者的黃昏》中,以一種「隨性藝術」的手法,將句法、時間、歷史與地理交錯運用,採用螺旋結構和多重獨白的方式,刻畫出拉丁美洲獨裁者荒淫無度、罪惡滿貫的一生。馬奎斯其他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說《沒有人寫信給上校》(No One Writes to the Colonel, 1968)、《樹葉風暴》(Leaf Storm, 1972)、《純真的艾倫蒂亞》(Innocent Erendira, 19...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