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餘音繞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韓國有個女子韓娥,擁有一副好歌喉。有一次,她要前往齊國,抵達齊國城門雍門時,因為旅費用盡,於是賣唱以賺取食物。她的歌聲極為優美動人,即使在她離去以後,人們都覺得歌聲依然繞在城門的梁柱之間,持續了三日都沒斷絕,就好像韓娥還未離去。《列子》文中是以「餘音繞梁欐,三日不絕」來形容韓娥歌聲的延綿不絕,後來「餘音繞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歌聲或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如清代小說《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是用「餘音繞梁」形容王小玉迴環轉折,...
繽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亂而繁盛的樣子。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只見園中香煙繞,花彩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這太平氣象,富貴風流。」
背水一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水一戰」的「背水」,就是背對著河流,毫無退路的意思。「背水一戰」比喻抱著必死的決心,奮戰取勝。※語或本《尉子.天官》。 △「孤注一擲」、「破釜沉舟」
裊裊炊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火燒煮東西時所產生繞搖曳、緩緩上升的煙。如:「古時只要見到裊裊炊煙,就可以知道村落的所在。」
應接不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一書,記載漢至東晉間的軼事瑣語。其中有一篇描述晉代書法家王獻之對浙江會稽山一帶優美風景的讚美。王氏說:「從北邊的山陰縣出發,一路上群山層疊,雲霧繞,松柏挺立,潭湖清澈,又有瀑布傾瀉而下,美景多得看不完,讓人無法一一觀賞。」後來「應接不暇」就被用來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亦用於比喻事情繁忙,難以應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連接、接續。通「連」。如:「蟬聯」。《文選.張衡.西京賦》:「垣綿聯,四百餘里。」唐.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詩:「連袂度危橋,縈迴出林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交接、會合。如:「風雲際會」。《易經.泰卦.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縈青白,外與天際。」
眼花撩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眼睛昏花,心緒迷亂。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只教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也作「眼花瞭亂」、「眼花亂」。
繞梁三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餘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巡察。如:「徼循」。《荀子.富國》:「其候徼支,其竟關之政盡察。」《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序》:「揆景測辰,徼宮戒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