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00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澤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蛭類,成體體長約0.4-0.6公分,體寬約2-3公釐。頭部極小,約0.3公釐,尾吸盤約1公釐。身體呈卵圓形,背腹扁平。全身半透明,頸部無盾片。身體1/3之後背面中央及兩側具三列黑色尖端之突起,肛門周圍有明顯黑色素聚集。
中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起始於腸骨之外的表面。終止於股骨大轉子。有外展和向內旋轉大腿的作用。
大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剖學名詞。起始於髂脊後側、骨(薦椎骨)和尾骨。而終止於髂脛束(腸脛束)和股骨大轉子。其作用為:伸展及內收髖關節、向外側旋轉大腿以及伸展膝關節等。
欖仁樹新后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形為梭狀,體長約265微米,具背盾板葉,背剛毛瘤位於背盾板後緣之前,背剛毛向上伸展,雌性蓋表面具有縱脊,羽爪單型、五裂。
光鰓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1.7-2.0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6-19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I,軟條 11-13;鰭硬棘II,軟條11-13;胸鰭鰭條18-20;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3條硬棘狀鰭條。體色除尾柄及尾鰭為白色外,身體及頭部皆為黃色;胸鰭基部有小黑點;前鰓蓋及鰓蓋不具暗褐色之後緣。
樹玘新后節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形為紡椎狀,體長約180微米,具背盾板葉,背剛毛瘤位於背盾板後緣之前,背剛毛向上伸展,雌性蓋表面基部具顆粒,羽爪單型、五裂。
紋盾介殼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成蟲介殼細長、可達3.0mm,前端狹後端寬長,介殼堅實黑亮,若蟲蛻皮殼卵形,位於前端處,呈淡黃色或淡褐色。雄蟲介殼與雌成蟲相似,但較小。
紋粉介殼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成蟲活體與柑桔粉介殼蟲相似,但其體液為紅色,橢圓形,體長2.0-2.7mm,寬1.0-1.7mm。
鸚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隨著成長,眼上方之頭背部溦隆起。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大成魚之齒板具一或二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4;頰鱗3列,上列為5-6鱗;中列為6鱗;下列為1-3鱗。胸鰭具14軟條;尾鰭為微凹或半月形。稚魚(大約 8 公分以內)體呈黑褐色,體側有數條白色縱紋。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雌魚體色一致呈褐色,腹面較淡;背鰭橘褐色,具橄欖綠色緣;尾鰭裸露區黃褐色。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雄魚之體色為藍綠色,體中部具茶紅色區塊;鱗片外緣為橙色;眼之前方及...
腋蟻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型種,前翅長約26-38 mm。頭部白色至淺褐色,前額至頭頂具有數枚呈圓形排列的黑斑,頭部後緣具三枚黑斑;觸角黑色。胸部背板為灰褐色,布滿米白色的線、斑點,紋路豐富,胸部側面各有一條黑色縱帶;前胸背板兩側有向前彎曲的剛毛;翅透明帶淺褐色,翅痣白色;各足米白色,脛、跗節外側為黑褐色,散生剛毛。腹部背面為黑褐色,腹面米白色。幼蟲頭部背面前緣處有數枚黑色圓斑,後緣具一對黑斑;負面中央自後方約1/3處有一位深褐色三角形斑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