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貓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食肉目熊科大貓熊屬。一種哺乳動物,身長約一點五公尺,體肥胖,外形像熊,尾粗短,頭、胸、腹、背、白色,四肢、耳朵、眼圈黑褐色,毛粗而厚,性耐寒,以竹葉、竹筍為食。分布於大陸四川和鄰近的西藏部分地區。也稱為「大貓熊」、「大熊貓」、「熊貓」。
癰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見的毒瘡。多由於血液運行不良,毒質淤積而生。大而淺的為癰,深的為疽,多長在脖子、背部或部等地方。《淮南子.人間》:「夫積愛成福,積怨成禍,若癰疽之必潰也。」也作「雍雎」。
笞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五刑之一。以竹板或小荊條抽打背部或部。自十下至五十下,分為五等。後亦以小竹板子折責。也稱為「笞責」。
斑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斑馬(zebra)1.1 斑馬的部1.2 普通斑馬1.3 山斑馬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斑馬(zebra)在非洲動物中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分明使牠們成為人們最熟識的動物之,老實說人們到現在為止還不知道為什麼斑馬身上會有這些條紋,有動物學家指出,或許條紋是一種標誌,可以幫助牠們彼此辨認並把牠們聚在一起。斑馬大多散居在開闊的草原上,每一群中能有數百隻。斑馬也跟其他種類的馬一樣,一遇到危險就憑著快速奔跑來逃生,斑馬奔跑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40公里。斑馬共有四種,普通斑馬較容易識別,這是因為只有這種斑馬的腹部上才...
台灣獼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下下跳躍,使樹枝因搖動而發出聲響,並同時發出叫聲產生威嚇作用。(註2)= 猴子的紅屁股成熟的獼猴在部到陰部有一片沒有長毛的皮膚,稱為「性皮」,這片皮膚在性成熟的時候會腫脹變紅,但並不十分明顯,等到秋冬繁殖季節,性皮就會充血腫脹,整個尾跟部下方呈紅色而且有些皺褶,甚至也帶著血跡好像是月經來潮一般。此為一種發情的現象。(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台灣獼猴英文關鍵字: Macaca cyclopis 參考書目註1:生物學,黃世傑,王瑋龍,陳森香合編著,華杏機構叢書,2003年4月,頁102。註2:台灣哺乳動物,邢偉廉著,徐...
壘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球類運動。由美國室內棒球演變而來。球場呈直角扇形,四角各設一壘包。比賽規則大致與棒球相同,但壘球的比賽場地、比賽用球均較棒球為小,球棒亦較細短。 每場只打七局。壘球投球用低手投法,胳臂揮過身體時,手掌不可高出部。可以盜壘,但須等投手投出球後,始可離壘。 ◎
翻跟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頭手同時著地,部翹起,腳用力一蹬,使身子翻轉過來的一種動作。也稱為「翻跟頭」。
大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下肢的一部分,在與膝蓋之間。
乞憐搖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搖尾乞憐」。見「搖尾乞憐」條。01.《女開科傳》第一回:「況且今掇呵卵的頗多,到數不著那拂鬚丁謂;滿天下盡是乞憐搖尾之人,如何算得那嗥上師睪?」
扭扭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成為美國的流行舞,因頗具特色,所以廣受歡迎,流行於全球。特徵是強調部的擺動,與舞伴互不接觸,一面扭一面跳,舞者可以隨心所欲的創作舞步,而配合四分之二拍的搖滾節奏舞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