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6.26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黔驢技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拼音︰qián lǘ jì jìn釋義︰即「黔驢技窮」。見「黔驢技窮」條。 01.明.朱之瑜《朱水集.卷四.書簡.答王師吉書》:「今上公聰明仁武,遠過文侯,而弟樸樕椎魯,大媿此三賢矣。特恐黔驢技盡,為諸鄉親羞耳。」
櫛風沐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舊唐書.卷一四○.韋皋列傳》:「伏惟太宗櫛沐風雨,經營廟朝,將垂二百年。」 02.宋.蘇欽〈夏熱晝寢感詠〉詩:「夏禹惜寸陰,窮治萬水源,櫛沐風雨中,子哭不入門。」 參考詞語︰風櫛雨沐注音︰ㄈㄥ ㄐ|ㄝˊ ㄩˇ ㄇㄨˋ漢語拼音︰fēng jié yǔ mù釋義︰猶「櫛風沐雨」。見「櫛風沐雨」條。 01.《元史.卷六九.禮樂志三》:「相我祖宗,風櫛雨沐。昔同其勞,今共茲福。」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亞聖」。相傳由他與門人所著《孟子》一書,專門闡述仁義道德的重要,對後世的思想影響很大。在〈萬章〉中,孟子強調古代的君王傳賢不傳子,故有堯禪讓位給禪讓位給禹的事蹟。後世的王位傳承雖然改為父死子繼,但是如果不能順應天命,施行仁政,仍然無法長久保有天下。孟子舉商王太甲為例,太甲是太丁之子,成湯之孫,即位後便荒淫無度,因此被宰相伊尹放逐三年,直到他悔過修德,按照仁義做事,伊尹才將他迎接回來。後來原文中的「自怨自艾」成為一句成語,從原義轉用來形容人消極的埋怨自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思念、想念。如:「思慕」。《孟子.萬章上》:「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見之矣。」《董西廂》卷一:「一時間見了他,十分地慕想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奸佞。《書經.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唐.孔穎達.正義:「任,佞也。」
淋漓盡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痛快淋漓注音︰ㄊㄨㄥˋ ㄎㄨㄞˋ ㄌ|ㄣˊ ㄌ|ˊ漢語拼音︰tòng kuài lín lí釋義︰十分痛快、透澈。猶「淋漓盡致」。見「淋漓盡致」條。 01.明.朱之瑜《朱水集.卷一八.批評.批古文奇賞四九條之二一》:「此表只說得一止足保身,未免闊狹懸絕耳。然戚畹秉鈞之弊,亦極說得痛快淋漓。」 02.《兒女英雄傳.第二○回》:「趁著一時高興,要作一個痛快淋漓,要出出我自己心中那個不平之氣。」 參考詞語︰淋漓痛快注音︰ㄌ|ㄣˊ ㄌ|ˊ ㄊㄨㄥˋ ㄎㄨㄞˋ漢語拼音︰lín lí tòng kuài釋義︰十分痛快、透澈。猶「淋漓盡致」。見「淋漓盡致」條。 01.《文明小史.第三四回》...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參見「同歸殊途」條。宋.范仲淹〈堯率天下以仁賦〉:「殊途同歸,皆得其垂衣而治,上行下效,終聞乎比屋可封。」
巧言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認為治理國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樂。禹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實在很難,連身為君王的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所以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後來「巧言令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矯情虛偽。
陟罰臧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內容4 相近詞5 相反辭6 例句7 修辭8 參考資料 解釋 即「陟罰臧否」,賞善罰惡。陟,登,升(書經 典 「汝陟帝位」)。 臧,善 。 否,惡。 罰,懲罰。將善人,好的人才做晉升,給予更高的官職。對於惡人,不善之人的位階降職或給予罰處。遷升降罰官吏或褒貶評論官吏。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具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故事內容 出師表中,諸葛亮在軍隊出征前寫給劉幼主,文中最重要的旨意在於勸戒劉後主「親賢臣,遠小人」。此句成語的的出處翻譯為:在皇帝的宮殿中以及丞相府...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過矣!禹1>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2>。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注解〕 (1) 禹:夏代開國的君主。顓頊之孫,姓姒氏,號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傳位於子啟,而開君主世襲之制。亦稱為「夏后氏」。 (2) 壑:音ㄏㄨㄛˋ,溝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