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5843 ms
共 8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之惟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之惟艱」為中國哲學中,關於知行問題最早的討論。據〔尚書.說命中〕記載,傅說對殷高宗(武丁)做了對命相的建言後,再三提醒武丁:「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傅說的意思是說:「聽了我這些話,懂得其中的道理不難,難的是你如何去實行了。」傅說的本義極為單純,即在鼓勵武丁勇於實踐,但後世學者在探討知行問題時,常將傅說之言,作為評論的對象。
宋儒程頤主張知難學說,他說:「古之言知之非艱者,吾謂知之亦未易也。」並舉例說,譬如有人要去京師,識途者易達,不識途者難行,「行」並不難,難者為「知」。明王陽明倡知行合一學說,在本質上以「行」為難,故勉人即知即行。孫中山先生為了革命的需要,倡知難行易學說... |
歷盡艱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歷種種艱難、困苦。《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懷胎十月,歷盡艱辛,生下一子,眉清目秀。」
|
丁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遇父母的喪事。《晉書.卷五八.列傳.周處》:「初,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仇隟》:「藍田於會稽丁艱,停山陰治喪。」
|
時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局艱難。如:「共體時艱」。《宋史.卷四三五.儒林列傳五.胡安國》:「安國彊學力行,以聖人為標的,志於康濟時艱。」《金史.卷一一○.列傳.韓玉》:「世亂時艱,努力自護。」
|
艱難險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遭受的艱險困難。《周書.卷一七.梁禦等傳.史臣曰》:「梁禦等負將率之材,蘊驍銳之氣,遭逢喪亂,馳騖干戈,艱難險阻備嘗,而功名未立。」也作「險阻艱難」。
|
艱苦奮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艱難困苦中,奮勇克服障礙。如:「他率領士兵艱苦奮鬥,終於戰勝了敵人。」
|
稼穡艱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無逸》:「周公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指農事勞動十分不易。《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多有富貴子弟,擔了個讀書的虛名,不去務本營生,戴頂角巾,穿領長衣,自以為上等之人,習成一身輕薄,稼穡艱難,全然不知。」
|
險阻艱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遭受的艱險困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老殘遊記》第七回:「先生閱歷最多,所謂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也作「艱難險阻」。
|
丁外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遇父親去世。《六部成語註解.吏部》:「丁內艱:父死丁憂曰丁外艱。」也作「丁父憂」。
|
丁內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遇母親去世。《六部成語註解.吏部》:「丁內艱:母死丁憂曰丁內艱。」也作「丁母憂」。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