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掉落、落下。如:「墜落」、「搖搖欲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牽引。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二折:「我拽滿彈弓,誰想落下彈子來打著張珪家小的,將我千般毀罵。」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五回:「誰知跳不慣的人,忽然從高落下,就手足無措的了,不知怎樣一閃,把腿跌斷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低落下去。如:「伏地挺身」、「此起彼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降下、落下。如:「凋零」、「飄零」、「感激涕零」。《文選.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兼之蒲柳之姿,望秋先零。」
1.緩緩落下的樣子。《詩經.豳風.東山》:「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經》:「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蘇軾〈喜雨亭記〉:「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以為粟。」
茫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廣大無邊的樣子。唐.杜甫〈宿花石戍〉詩:「茫茫天造間,理亂豈恆數。」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有目共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睹,看見。「有目共睹」原意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漢朝徐幹在《中論.卷上.貴驗》一文指出,做人說話要有信用。想要別人信任自己,則要少說多做,確實履行自己所說過的話。時日一久,事情就變得顯明;事實顯明,則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有耳朵的人都聽的到,豈可用不實的言辭騙人!後來「有目共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實極為明顯,眾所周知。如元代李翀《日聞錄》:「日月東出而西沒,有目者所共睹。」是說太陽和月亮從東邊出來西邊落下的自然規律,極為明顯,眾所周知。
落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花流水」是暮春時,凋零的落花被流水帶走的景象。此語常見於詩詞中,例如李群玉的〈奉和張舍人送秦鍊師歸岑公山〉詩。李群玉,字文山,晚唐詩人。他的個性淡泊名利,曾應進士舉,不第。至於詩風,《唐摭言》曾稱他「詩篇妍麗,才力遒健」,算是正面的評價。在這首詩中,李群玉描寫了在暮春之時送友人離去的情景,藉著落下的花瓣隨著水流而去,更讓人平添幾許依依愁緒。「落花流水」本來是客觀的自然景色,在詩人墨客眼中成了離愁、哀傷的象徵。這種意象的借用,像趙嘏的「無限春愁莫相問,落花流水洞房深」、李嘉祐的「落花流水共添悲」都是。五代時,南唐李後主有一闕〈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裡頭有兩句:「流水落花歸去也,天上人間。」...
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惟是我所竊自悼者,實命不猶,流落下賤,使不潔之名,上累至尊,此則死有餘辜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