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爾雅溫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文質彬彬,態度溫和典雅。《東歐女豪傑》第一回:「卻生得眉清目秀,爾雅溫文,且又性情蘊藉,聰穎過人。」也作「溫文儒雅」、「溫文爾雅」。
張九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清淡之派 ,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蘊藉自然。如《 望月懷遠 》、《 旅宿淮陽亭口號 》等,都是歷來傳誦的名作。《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描繪壯麗的匡廬飛瀑,意境雄渾闊大, 沈德潛認為可與李白“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望廬山瀑布 》)相媲美(《 唐詩別裁集 》)。(資料選自網路)
嗜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食古不化」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閻爾梅〈破山和尚語錄序〉(據《白耷山人文集.卷上》引)是以善知識之示人也,欲其要言不煩也,而又欲其無漏;欲其匪夷所思也,而又欲其近情;欲其無之非是也,而又欲其當機;欲其玅理現前也,而又欲其不測1>。親切則恐其不文也;艱深則恐其不入也;痛快恐其不蘊藉2>也;依違3>恐其不創獲也;驚人恐其不根4>也;援古5>恐其食生不化也;駢麗6>恐其不虛微也。今試取破山之《語錄》讀之,數者曾有一於此乎?典謨雅頌,當時無慮數千萬帙,今之所存僅尼父既刪之後數卷耳。 〔注解〕 (1) 不測:不能預料。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依違:順從或違背,猶疑不能...
義憤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源,提供參考。 1、「義憤」:《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漢室中微,王莽1>篡位,士之蘊藉2>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3>,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楊雄曰:「鴻飛冥冥,弋者何篡焉。」言其違患之遠也。光武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車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嚴光、周黨、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懷仁,斯固所謂「舉逸民天下歸心」者乎!肅宗亦禮鄭均而徵高鳳,以成其節。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蓋錄其絕塵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注解〕 (1) 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西漢...
移天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翼而飛。」 02.《北史.卷一七.景穆十二王列傳上.廣平王洛侯》:「雖未指鹿為馬,移天徙日,實使蘊藉之士,聳氣坐端,懷道之夫,結舌筵次。」 參考詞語︰移天換日注音︰|ˊ ㄊ|ㄢ ㄏㄨㄢˋ ㄖˋ漢語拼音︰yí tiān huàn rì釋義︰即「移天易日」。見「移天易日」條。 01.明.范世彥《磨忠記.第二三齣》:「緘默處自有關節,遷選時豈無話說,端的是移天換日。」 02.《孽海花.第二一回》:「裡頭呢,親近弄臣,移天換日;外頭呢,少年王公,顛波作浪,不曉得要鬧成什麼世界哩!」
齊量等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等量齊觀」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況周頤1>《蕙風詞話.卷三.劉仲尹參涪翁得法》2>元遺山3>為劉龍山仲尹4>譔5>小傳云:「詩樂府俱有蘊藉6>,參涪翁7>而得法者也。」蒙8>則以謂學涪翁而意境稍變者也。嘗以林木佳勝比之。涪翁信能鬱蒼聳秀,其不甚經意處,亦復老幹枒杈,第無醜枝,斯其所以為涪翁耳。龍山蒼秀,庶幾近似。設令為枒杈,必不逮遠甚。或帶煙月而益韻,託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9>等量齊觀也。 〔注解〕 (1) 況周頤:字夔笙,號蕙風,著有《蕙風詞話》一書。書中,他認為填詞重在抒寫性情襟抱,並以沉著渾厚的宋詞為規範,偏重在氣格和意境。書中並評論古人的詞,兼及記事和...
迥乎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迥然不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迥然不同」的「迥然」,形容相差很大的樣子。「迥然不同」就是指彼此不同,差異很大。此語見用於張戒的《歲寒堂詩話》。張戒,字定復,一字定夫,南宋絳州人。在藝術風格上強調含蓄蘊藉,主張好詩應該具備「意」、「味」、「氣」、「韻」四個要素。他認為「意」、「味」可以學而致之,至於「氣」之強弱及「韻」之高下,則是屬於作家氣質和秉性方面的因素,不可強求。在其著作《歲寒堂詩話》卷上提到,曹植、陶淵明、李白、韓愈及杜甫在這四個要素中各有其優越之處,為他人所不及。自古以來,文章的形式、內容差異很大,甚至完全不同,但鍾嶸的《詩品》以古詩為歷代詩作中的第一,曹植的詩作次之,...
敻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迥然不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迥然不同」的「迥然」,形容相差很大的樣子。「迥然不同」就是指彼此不同,差異很大。此語見用於張戒的《歲寒堂詩話》。張戒,字定復,一字定夫,南宋絳州人。在藝術風格上強調含蓄蘊藉,主張好詩應該具備「意」、「味」、「氣」、「韻」四個要素。他認為「意」、「味」可以學而致之,至於「氣」之強弱及「韻」之高下,則是屬於作家氣質和秉性方面的因素,不可強求。在其著作《歲寒堂詩話》卷上提到,曹植、陶淵明、李白、韓愈及杜甫在這四個要素中各有其優越之處,為他人所不及。自古以來,文章的形式、內容差異很大,甚至完全不同,但鍾嶸的《詩品》以古詩為歷代詩作中的第一,曹植的詩作次之,...
激忿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源,提供參考。 1、「義憤」:《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漢室中微,王莽1>篡位,士之蘊藉2>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3>,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楊雄曰:「鴻飛冥冥,弋者何篡焉。」言其違患之遠也。光武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車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嚴光、周黨、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懷仁,斯固所謂「舉逸民天下歸心」者乎!肅宗亦禮鄭均而徵高鳳,以成其節。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蓋錄其絕塵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注解〕 (1) 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西漢...
傾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傾心交談。《聊齋志異.卷七.牛癀》:「就與傾談,頗極蘊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