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6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應、融合。《禮記.樂記》:「天地訢合,陰陽相得。」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潔,並以生動的方式將教材呈現給學生。比較:將新觀念與學生舊觀念建立密切與直接的關係。總括:新舊觀念融合、同化,統整成統覺團。應用:將新成立的統覺團加以應用。 結論赫爾巴特試圖將教育與當時被大家承認的兩大「學」科─倫理學與心理學相互結合,藉此加以建立教育的理論基礎,希望將教育成為一門真正的學科知識。這樣的做法,和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一樣,皆希望將某一學科成為受重視的學門,但兩者的方法不同,赫爾巴特試圖和現有的學科相連結;但涂爾幹企圖脫離哲學及心理學的羈絆,致力使社會學成為一們獨立的學門。因為赫爾巴特對於教育上的貢獻,終於使...
我想法、感受、信念的人6. 有社交恐懼的人 自我肯定訓練之內容自我肯定訓練主要奠基於社會學習理論,也融合許多社會技巧訓練的方法,治療者的角色除了教導個案之外,也是良好行為的示範者。治療訓練包含了行為演練和認知重建:1. 行為演練:經過不斷的示範、練習、回饋,讓個案會在治療環境中學習他們想要的行為,然後再實踐於真實生活中。2. 認知重建:大多的自我肯定訓練聚焦於個案的負面自我陳述、自我挫敗信念、錯誤思考。治療師除了教導個案處理困難情境的技巧或技術之外,也會挑戰個案缺乏自我肯定的信念,教導他們使用建設性的自我陳述,以新的信念...
春華秋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易經》的話說:「聖人備置實物是要讓人使用」。又說「功業尊高盛大,然後可以受人觀仰,而後才能上下交相融合。」天地萬物遵行自然的規律,陰陽自有定則。就如同春天開花,秋天才能收成其果實,有始有終,才有實質的收穫。後來「春華秋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三國志.卷一二.魏書.邢顒傳》中,劉楨曾經上諫曹植,他認為曹植「採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庶子」、「家丞」皆為邢顒自稱,而「春華」指其文采學問,「秋實」則指其品德情操,這是以「春華」與「秋實」比喻「文」與「質」,文與質各有擅勝。又《顏氏家訓.勉學》中說:「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脩身利行,秋實也。」也是以「春華...
Fritz_Perls_完形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題而不表達自己的想法、減少情緒等來避免接觸。以這種不一致的基礎與環境互動,會讓自己產生情緒上的耗竭。融合(confluence):指自己與環境混淆不清,不太能清楚劃分內在與外在經驗。包括沒有衝突,或相信每個人所經驗的情緒及想法都是一樣的。能量(energy)與能量凍結(blocks to energy)能量凍結為一種抗拒的方式,像是身體某部位的緊張、抖動、說話看別處避免接觸、沒有感覺、說話聲音很緊等。治療重心在發現干擾的能量,以便讓當事人對這些感覺有所覺察,然後協助當事人將凍結的能量轉化到更能適應的行為。 治療歷程治療目...
調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烹調。《呂氏春秋.孟春紀.去私》:「庖人調和而弗敢食,故可以為庖。」《水滸傳》第一○回:「因見小人勤謹,安排的好菜蔬,調和的好汁水,來吃的人都喝采,以此買賣順當。」
2.和諧、融洽。《墨子.節葬下》:「故凡大國之所以不攻小國者,積委多,城郭修,上下調和。」
3.消弭爭端。《紅樓夢》第二二回:「細想自己原為他二人,怕生隙惱,方在中調和。」
4.協調整理。《莊子.天運》:「一清一濁,陰陽調和。」
5.調味佐料。《西遊記》第六八回:「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飯,等我們去買調和來。』」
6.安慰。《水滸傳》第七回:「婦人家水性,見了衙內這般風流人物,再著些甜話兒調和他,不由他不肯。」
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異於其他事物的性質。[例]中華文化具有融合異己的特質。
分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統一、融合
學習條件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條件論(Learning conditions)目錄1 理論意義2 學習條件論的核心主張3 教學上的應用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理論意義蓋聶的學習條件論(Learning conditions)融合了行為學派和認知學派的觀點,認為學習乃是轉化環境刺激為習得之新能力的認知歷程(Bell-Gredler,1986)。蓋聶先分析人的表現和技能的多元性,然後再對不同學習種類加以解釋,將學習分成訊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反應連鎖(動作技能)、語文聯想、辨別學習、概念學習、原則學習、問習解決等八大類,並提倡「學習階層」(hier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朝代名。(西元581∼618)楊堅篡北周,國號隋,建都大興。為唐所滅,三帝,三十七年。隋歷時雖短,但融合南北文化,對中國的統一,具有重大的意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