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未開化的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活的細腰。《西遊記》第九回:「殷小姐面如滿月,眼似秋波,櫻桃小口,綠柳腰,真個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朝重陽節時,於蒸糕上放置由粉製成的飾物。宋.孟元老《東京孟華錄.卷八.重陽》:「又以粉作獅子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五.九月》:「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獅,以小綵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為細末,入麝香蜜和之,捏為餅糕小段,色或如五色彈兒,皆入韻果糖霜,名之獅栗糕。」
2.古代武官用的腰帶,常飾有獅子、王等圖案。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按獅拽札起錦征袍,把龍泉扯離出沙魚鞘。」《三國演義》第三回:「繫獅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
3.節慶時人扮作獅子、王的模樣盡情跳舞。後泛指各種歌舞。《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獅社火,鼓樂笙簫,通宵達旦。」
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鳥語。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一會價弄睆睍新腔,一會價學綿妙語。」
2.《詩經.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綿,微臣刺亂也。」或謂微臣苦於行役之詩。首章二句為:「綿黃鳥,止於丘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南方的少數民族。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齊有宦者內參田鵬鸞,本人也。」王利器.集解:「『』為當時居住河南境內之少數民族。」
2.野人。如:「你怎麼像人一樣,不講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北方人對南方人的賤稱。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老虔婆和那子設計,送到相公一封書,說相公病危死了。」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他屋裡一個頭領,罵我子前,子後。」
2.奴婢。《稱謂錄.卷三二.賤稱》:「郎仁寶七脩類藳云:『南子相貌鄙薄輕浮,皆類乎廝役,故稱奴婢為子。』據此,則子亦賤稱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橫、不講道理的糾纏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幸虧逢之為人很有閱歷,不像那初出學堂的學生一味纏的,曉得意見不合,連忙轉過話風。」
謝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唐代宮伎。陝西臨潼新豐人。擅舞《凌波舞》獲玄宗(西元712∼西元755)與楊貴妃之喜愛。謝阿自幼入外教坊習舞,以色藝雙全入選內教坊。當她進宮時適逢玄宗剛完成新作《凌波曲》,即命阿在清元殿表演,此次演出實為難得盛會,由玄宗的哥哥寧王李憲吹玉笛,玄宗親打羯鼓,楊貴妃彈琵琶,馬仙期擊方響,李龜年吹觱篥,張野狐彈箜篌,賀懷智打拍板。如此高水準的樂隊成員可以想像謝阿舞技是精湛絕妙的。在她舞畢後,貴妃尚以自己的金臂環贈之,由此可証玄宗與貴妃對她寵愛之深。安史之亂(西元756∼西元763)後,教坊、梨園的歌舞伎人皆散於民間,當肅宗(西元756∼西元762)至德二年(西元757),太上皇李隆基返長...
《明皇雜錄》、《碧雞漫志》、《楊太真外傳》。
菩薩隊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隊名。唐代女子隊舞。又稱「四方菩薩隊」。是在西南少數民族樂舞基礎上改編創作。具有佛教色彩的大型女子群舞。《杜陽雜編》載,宣宗朝大中初年(西元847∼851)女國入貢,獻其國樂珍寶,「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菩薩,當時倡優遂制菩薩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懿宗朝李可及用此曲編制成舞蹈,懿宗令在剛落成的安國寺表演,並常於佛誕日在宮中「結彩為寺」表演此舞。數百人的龐大舞隊出場,婀娜多姿,儀態萬千的舞者,如佛降臨人間,似仙女下凡,蔚為豪華壯觀。關於此舞本源,史家說法不一,一說來自緬甸,一說來自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古時之女國與驃國(今緬甸)相鄰,即今雲南省的一些地區。中國古代多稱本國南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南方族的總稱。《詩經.小雅.韓奕》:「以先祖受命,因時百,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因以其伯。」《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