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1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記憶的二元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心理學中對人類認知歷程的假設性解釋,以訊息之輸入、心理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編碼(coding)、貯存(storage)、檢索(retrieval)、輸出等術語表示訊息的性質和訊息處理的過程。而貯存是指訊息經編碼後輸送到短期記憶暫時儲存,再經過複誦或組織後送入長期記憶儲存。故記憶有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之分。
  短期記憶(short term memory, STM)是指個體在接受刺激後,若未經複誦,會在十至二十秒鐘內消逝,例如走馬看花、查詢電話號碼、看車內或街上招牌就是如此。瓦夫(N.C. Waugh)與諾曼(D. A. Norman)的複誦緩衝...
聽覺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覺記憶常稱為「聽知覺」(auditory perception)。聽知覺是透過聽覺作用把舊的聲音符號跟新的聲音符號統整結合,因而建立對新的聲音符號的認知。這個過程要依靠個體對於聲音符號的保存、回憶和再認等聽覺記憶能力。聽知覺嚴重困擾者,不容易解釋所聽到之聲音符號的意義,並且缺乏聽覺記憶力,甚難把聲音跟其所代表之事物與經驗結合,或者不容易回憶聽過的聲音。
  聽覺記億之涵義包括下列三項:(1)能注意聽覺刺激的詳細內容;(2)能覆述所聽到聲音的內容;(3)能儲存並再現所聽到的資料。
  聽覺記憶異常指由聽而知的過程雖經建立,但是記不住所形成的這種認知結果,不易回憶所聽懂過...
記憶體錯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儲存在記憶體之資訊被意外的更改所造成的錯誤。為確保儲存在記憶體內資料的完整性,錯誤控制的能力非常重要。錯誤的方式可進一步區分為由外在的雜訊干擾所造的軟性錯誤(soft error),及由記憶體本身硬體故障所造成的硬性錯誤(hard error)。軟性錯誤可經由錯誤更正碼自動更正錯誤,而硬性錯誤則必須經由控制器使用隔離方式處理。
記憶廣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短期記憶的時限內,個人經由視覺或聽覺,對只給一次練習或同時呈現的刺激事物中,短期間內回憶所能記憶的事物,大約只可以回憶五到九個訊息單位。此種短期記憶的貯存數量稱為記憶廣度,或稱為立即記憶廣度。一般人的記憶廣度大約等於七加二個訊息單位,是米勒(G. Miller)於一九五六年所發現。他認為列表的長度不超過七個項目時,在一次的練習後就能立刻回憶所有的項目;但如果列表長度超過七個項目時,一般人回憶的數量大多在五個至九個之間。因此,米勒認為數字「7」是個神奇的數字。就記憶而言個人之間具有個別差異,且記憶廣度是有限的。因此在學習材料超過記憶廣度時,必須經過多次練習才能記憶
  古今中外...
唯讀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中存放不可被更改的程式或資料的記憶體。因為它的硬體線路均已固定,所以資料只能被讀出而無法寫入,內容亦不會因為電源中斷而消失。唯讀記憶體通常是用來儲存電腦開機程序及基本的輸出入系統程式。也稱為「唯讀儲存器」。
記憶的抑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抑制是一種阻止、約束、減少的過程或現象。就學習心理學及記憶心理學而言,記憶的抑制是指對學習成果減少(performance-reductive)的作用。換句話說,記憶中的某些經驗,在回憶時受到其他經驗的干擾。記憶的抑制明顯的有六種:(1)兩種學習材料相同而互相干擾;(2)與過去學習的材料已經發生聯接,新材料便不易再與其聯接;(3)不久前學過的材料,重複學習反而不易記憶;(4)強烈情緒影響;(5)新經驗干擾了舊經驗,稱之為「倒攝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6)舊經驗干擾了新經驗,稱為「順攝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後二種記憶中新舊經驗相...
身體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治療名詞。指不憑意識而靠身體動作的記憶而言。當個人技能練習達到熟練地步,身體動作自然形成身體記憶。舞蹈治療的目標是藉患者的活動,發展個人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態度、觀念的能力。藉由舞蹈治療對身體動作的不斷練習,增加身體活動的可能性。
《張氏心理學辭典》1992年、《現代心理治療理論》。
外顯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對於記憶的分類方式繁多,外顯記憶一詞是相對於內隱記憶的一種記憶類別。相對於內隱記憶的無意識特性,外顯記憶是一種對於過去經驗或事實資訊的記憶,在主觀感受上是有意識覺察的(conscious awareness),通常是透過意圖式(intentional)的提取歷程所獲得。例如,我們在考試時努力回想記憶的分類架構有哪些、我們還記得小學的第一次遠足的種種經歷等,都屬於外顯記憶。日常生活中人們提到的記憶,回憶,回想,記得等等語詞,指的都是外顯記憶。   從記憶歷程的觀點來看,在訊息登錄階段如果能夠進行越深層、越精緻化的處理,外顯記憶效果就越好。在提取時若能提供具有語意關連性的相關線索要比只提...
記憶痕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形心理學者提出記憶痕跡的理念來解釋學習、記憶、遺忘的歷程。他們認為:經過學習活動之後,在腦部會遺留下一些痕跡,亦即學習的結果在大腦上會起變化,使大腦皮質產生深淺不一的皺紋。因此,學習後經過一段時間不再練習,原來留下的痕跡,經過新陳代謝作用之後,會逐漸變化而消失,形成遺忘。
  記憶痕跡存在與否與練習及時間有關,但經驗證明,在沒有練習的情況下,長久以前的記憶並不一定比近時的記憶容易遺忘。學習在大腦皮質所產生的皺紋,只是記憶痕跡的假設性推理,並無生理學上的驗證。
記憶的歷程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程理論係以訊息在記入腦中及其後喚回應用的心理歷程,來解釋記憶或遺忘的現象。依歷程論者的觀點,人類的記憶係依三個基本歷程進行:
  1.獲得:要能記憶訊息、回憶訊息,先要加以學習,此即獲得的過程。例如在英語考試中,要翻譯「happy」一字的中文意思,除非事前已學過,否則在測驗中是不可能有任何回憶的。
  2.保留:即是對訊息歸檔俾便以後應用。英文測驗可能在學完後幾天或幾週後實施,故必須把「happy」一字的意思設法保留下來。
  3.提取:即從各種儲存的訊息中,取回某一特定的訊息。取回的方式有二:(1)為回憶(recall),即從記憶中找回正確的訊息;(2)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