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9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逢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接待。《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
2.相遇。唐.王勃〈滕王閣序〉:「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3.在言語行動上奉承討好別人。如:「這個人一天到晚就只會逢迎上司,全不顧別人的死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藏、掩蔽。《管子.水地》:「故其民諂諛葆詐,巧佞而好利。」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鄒陽列傳.鄒陽》是以聖王制世御俗,獨化於陶鈞之上,而不牽於卑亂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今人主沈於諂諛1>之辭,牽於帷裳2>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3>,此鮑焦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注解〕 (1) 諂諛:音ㄔㄢˇ ㄩˊ,逢迎阿諛。 (2) 帷裳:車子的帷幔,有障蔽的功用。此借指姬妾及左右內侍。 (3) 牛驥同皁:比喻賢愚不分。皁,音ㄗㄠˋ。見「牛驥同皁」。
高枕而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注解〕 (1) 狡兔有三窟: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見「狡兔三窟」。 ◎2《戰國策.魏策一》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
杜漸防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古代臣民對天子的尊稱。 (2) 戲豫:遊戲豫樂。豫,樂。 (3) 湊:聚攏、聚合。
中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正直。《管子.五輔》:「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東觀漢記.卷一五.申屠剛傳》:「性剛直中正,志節抗厲,常慕史鰌汲黯之為人。」
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遣太傅賫7>黃金千斤,文車8>二駟,服劍9>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10>,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注解〕 (1) 孟嘗君:戰國時齊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2) 顧:回首、回頭看。 (3) 市:買。 (4) 高枕而臥:形容身心安適,無憂無慮。見「高枕無憂」。 (5) 放:免職不任用。 (6) 三反:三次往返。 (7...
三窟狡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遣太傅賫7>黃金千斤,文車8>二駟,服劍9>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10>,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注解〕 (1) 孟嘗君:戰國時齊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 (2) 顧:回首、回頭看。 (3) 市:買。 (4) 高枕而臥:形容身心安適,無憂無慮。見「高枕無憂」。 (5) 放:免職不任用。 (6) 三反:三次往返。 (7...
依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傍、依靠。如:「她形隻影單,無所依託。」《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丁鴻》:「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高枕無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賫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注解〕 (1) 狡兔有三窟: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見「狡兔三窟」。 ◎2《戰國策.魏策一》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於韓,則韓攻其西;不親於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