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77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重、恭敬。《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儼。」漢.毛亨.傳:「儼,矜莊貌。」《楚辭.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宋趙普、韓琦皆贈王爵,亦何病於國!雖秦檜亦濫王封,然不可以檜之失訾普、琦之得也。……公侯之名,惜於論道經邦、尊俎折衝之文臣如此。」 參考詞語︰樽俎折衝注音︰ㄗㄨㄣ ㄗㄨˇ ㄓㄜˊ ㄔㄨㄥ漢語拼音︰zūn zǔ zhé chōng釋義︰猶「折衝尊俎」。見「折衝尊俎」條。 01.宋.張元幹〈代上折樞彥質生朝〉詩二首之一:「天扶王室挺生申,瑞啟中興社稷臣,樽俎折衝常自任,廟堂康濟更何人?」
學而不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厭,滿足。學而不厭指勤奮好學,對學問沒有感到滿足的時候。《論語.述而》:「子曰:『默然而識,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宋.陸九淵〈與邵叔誼書〉:「雖其老於論道,亦曰學而不厭,啟助之益,需於後學。」
燮理陰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燮理,調治。陰陽,相對立的事。燮理陰陽指調和治理國家大事。《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俺為官的,則要調和鼎鼐,燮理陰陽。」
道德討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論1.4.5 分班討論1.4.6 結束討論1.5 參考資料1.6 關鍵字 道德討論教學法 道德認知論道德認知論發展論者認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於刺激學生道德判斷與思考能力的自然發展。此主張指出道德教育乃在協助學生,在他自己已有的道德認知發展的途徑上,晉升至較高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因此,學校道德教學的目標,即在使學生獲得較高的道德認知發展層次。為達成此一目標,學校宜提供學生在他們自己的道德思考層次所能理解的範圍內,有一道德決定的機會,道德討論教學法於焉產生。 道德認知結構為刺激學生道德認知的發展,最理想的道德教材就是假設的或...
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光大、顯揚。《呂氏春秋.孟夏紀.尊師》:「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顯志者,言光明風化之情,昭章弦妙之思也。」
士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稱在職居官的人。《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唐.韓愈〈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麟角鳳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括選拔人才,提倡文學,一時之間,文風大盛。但為學之人雖多,有所成就之人卻少,故蔣濟在〈萬機論〉中評論道:「學習的人雖然多得像牛毛一樣,但真正學有所成的人卻像麒麟的角一樣稀少。」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鳳毛麟角」,用來比喻稀罕珍貴的人、物。
白衣蒼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守頃者領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王生早曾拜顏色,高山之外皆培塿。用為羲和天為成,用平水土地為厚。王也論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曠前後。死為星辰終不滅,致君堯舜焉肯朽。吾輩碌碌飽飯行,風后力牧長回首。 〔注解〕 (1) 斯須︰片刻、短暫的時間。 (2) 抉眼:反目。抉,音ㄐㄩㄝˊ,挖。 (3) 河東:地約當在今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秦漢曾於此設河東郡,其後唐置道,宋置路,亦皆稱為「河東」。 (4) 酆城:唐代豐城縣。
苦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鄭伯知道後立刻派兵攻打,在鄢這個地方打敗段,段逃到共國。《穀梁傳》針對這個事件評論道: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有失為人兄長;但是直接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