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6.8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歌唱。同「」。如:「嘔歌」。《漢書.卷六四上.朱買臣傳》:「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歌詠。同「」。宋.洪适《隸釋.卷三.三公山碑》:「百姓歐歌,得我惠君。」
啁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鳥叫聲。唐.王維〈黃雀痴〉詩:「到大啁啾解游颺,各自東西南北飛。」(2)形容樂器齊奏的聲音。唐.杜甫〈渼陂行〉:「鳧鷖散亂櫂發,絲管啁啾空翠來。」(3)形容幼兒學話的聲音。《聊齋志異.卷三.夜叉國》:「徐輒教以人言,漸能語,啁啾之中,有人氣焉。」
不謀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方今雄桀帶州城者,皆無七國世業之資。《詩》云:『皇矣上帝,臨下有赫,鑒觀四方,求民之莫。』今民皆吟思漢,鄉仰劉氏,已可知矣。」 〔注解〕 (1) 遠近俱發:無論遠近,都發兵起事。 (2) 假號雲合:起事者像雲一般地聚合。假號,指稱起事者自立的名號,亦用以代稱起事者。 (3) 劉氏:指漢朝宗氏。
餘音嫋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餘音繞梁」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湯問》薛譚學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1>東之2>齊3>,匱4>糧,過雍門5>,鬻歌假食6>,既去而餘音繞梁欐7>,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注解〕 (1) 韓娥:指戰國時韓國善於歌唱的女子。 (2) 之:前往。 (3) 齊:指戰國齊國...
泰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閒適自若的樣子。《元史.卷一五八.許衡傳》:「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覈菜茹,處之泰然,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
差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派遣。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一折〉:「能吹彈,好比人每日常看伺,慣歌,好比人每日常差使。」《紅樓夢》第三七回:「天天有四個,原預備裡面差使的。」也作「差遣」。
思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繁複的思慮、情緒。南朝梁.柳惲〈擣衣〉詩:「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唐.陸龜蒙〈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詩:「江湖思緒縈,啞搖舴艋。」
讚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揚。《三國演義》第七五回:「使他人卑辭讚美關公,以驕其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墜落。通「隕」。《淮南子.泰族》:「(趙王)思故鄉,作為山水之,聞者莫不殞涕。」《文選.潘岳.秋興賦》:「游氛朝興,槁葉夕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