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北平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理的話啦。所以沒有文學的價值,已是無可疑的。」1997年,台北縣政府「為鄉里人傑塑像」,在其母校板橋國小立張我軍石像,表彰他對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貢獻。 貢獻:日據時期,1924年(大正12年)之前,台灣的文學界籠罩在一片吟風弄月,...
義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乎義理的舉動。[例]他捐資興學的義舉,博得大家的讚譽
出風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露或炫耀自己的特長,以博得眾人的讚譽。如:「頒獎會場上,群星爭豔,競出風頭。」也作「出鋒頭」。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內的西方漢學家的普遍意見。在這段文字中,「少有的幾位」、「偉大」的說法,以及和魯迅並列,都是極高的讚譽。●1994年,王一川主編的《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分小說、詩歌、散文、戲劇4卷)此文庫以「文學大師」標目,其小說卷將魯迅、沈從文、巴金、金庸、老舍等9位小說家的作品收入,卻把茅盾等排除在外,由此引起強烈反響。在文庫的小說家排名中,沈從文列第二位。編者給沈從文獲得如此地位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他借湘西邊地風情而對中國古典詩意的卓越再造」;此外,近年對沈從文頻繁使用的「大師」稱號肇始於此。●1999年6月,《亞洲...
中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證書,一切校產歸公,在在顯露創辦人之「私校公辦」精神與決心,亦樹立教育家之楷模與風範,深得社會人士讚譽。五十六學年度改聘黃啟瑞先生為第二任校長,黃先生原任台北市長,對市政建設獨有見解,經驗豐富。因而對教學之改進、課程之規劃、師生之囑咐,自有一番見地。五十七學年度,有感於市政建設之躍進,將公共工程科劃分成建築工程及土木工程二組;公共事業管理科更名為工商管理科,並增設二年制營建工程科。翌年再增設財務金融科,此時師生人數漸多,教學績效益著。六十學年度,為使教學設備充份發揮效益,設立二年制夜間部,初期只招工商管理及市政管理兩科...
稱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揚、讚譽。《韓非子.八姦》:「其於說議也,稱譽者所善,毀疵者所惡,必實其能,察其過,不使群臣相為語。」《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承太子閒,從容言子楚質於趙者絕賢,來往者稱譽之。」
釣譽沽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葉石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都經歷從日文到中文書寫的艱辛過程,而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綱」,是戰後第一本台灣文學史著作,鍾肇政也讚譽葉石濤是台灣文學研究的奠基者。 引用參考http://www.pts.org.tw/~prgweb1/2000/writer2_07.htm公共電視台_作家身影http://www.bestget.ksu.edu.tw/ksitcgeclass3/download/PDF/%E5%8F%B0%E7%81%A3%E6%96%87%E5%AD%B8%E7%9A%84%E9%BB%9E%E7%87%88%E4%BA%BA%E...
陳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期夏侯湛也著有《魏書》,但看了陳壽的《三國志》後便自嘆不如,而銷毀自己的作品。陳壽的恩師張華更對其讚譽有加,說:「應該把本朝歷史的編纂大任也交給陳壽。」後世,南朝梁的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也認為:「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於遷、固,非妄譽也。」陳壽對於史料的取捨選擇比較審慎謹嚴,文字也以簡潔見長。陳壽在《三國志》中不僅記錄了三國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情況,以及對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同時還記錄了當時國內少數民族和鄰國的歷史,例如《魏志倭人傳》就是日本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之一。不過對於陳壽的史家...
張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0行。 觀點以豪飲而知名。其書法多以奇形怪狀、粗細對比誇張、以及充滿情感的線條相連,在《舊唐書》中讚譽為「變化無窮、若有神助」。 評價當時唐朝還有另一位較年青的、同樣擅於草書的書法家懷素 ,也喜於醉後書寫作品,與他有「顛張醉素」的俗稱流傳於世。張旭以書法中最為奔放自由的草書聞名,據《新唐書》記載,張旭喜歡在酒醉之後書寫作品,稱之為「狂草」,然而張旭並非只寫草書,他是唐朝另一個知名書法家陸柬之的外孫,對於楷書、國畫等也相當精通。相傳他的狂草來自觀看別人打鬥及練劍時的姿態而得到靈感。(資料選自網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