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迷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酷好事物進而入迷難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塵世紛囂,有何好處?雖可以濟人利物,只怕為慾火所燒,迷戀起來,沒人指引回頭。」《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如今怕他迷戀,只有趁早上船。」
|
灌迷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維、奉承別人,使人心神迷醉。如:「喜歡向上司灌迷湯的人令人討厭。」也作「灌米湯」。
|
迷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糊不清。《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我著俺小槿子送你去,看你迷糊了。」
|
迷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迷失渡頭所在。唐.孟浩然〈南還舟中寄袁太祝〉詩:「桃源何處是?遊子正迷津。」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齣:「原是看花洞裡人,重來那得便迷津。」
2.引申為錯誤的道路或方向。《紅樓夢》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萬丈,遙亙千里,中無舟楫可通。』」
|
迷途知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察自己步上錯誤之途,而能加以改正。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也作「迷途知返」、「迷塗知反」。
|
迷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迷失道路。元.趙孟頫〈歳暮和剛父雜詩〉四首之三:「迷途幸未遠,迴車且委蛇。」《紅樓夢》第九八回:「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
2.比喻錯誤的趨向。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三國演義》第七七回:「今某已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
|
財迷心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度貪戀錢財而蒙蔽了理性。[例]他真是財迷心竅了,才會去搶劫銀行。
|
迷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迷惑而無法分辨。《晉書.卷七八.列傳.陶回》:「峻果由小丹楊經秣陵,迷失道,逢郡人,執以為鄉導。」《文明小史》第四回:「不料多走了路,迷失路途,不忙問怎的。」
2.丟掉、失去。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等孩兒長大時年,交付他收執依然,遮莫殺顛沛流離,休迷失水木根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小的妻子久為楊化冤魂所附,真性迷失。」
|
團體迷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體迷思(group think)目錄1 定義2 起源3 突破方式4 中英文關鍵字 定義係指驗團體做決定的過程中,團隊的成員過於追求共識,而缺乏對於問題及解決之道的真正瞭解,導致決定品質不佳,影響到整個研究的效果。 起源最早提出團體迷思的概念,是由詹尼斯(I. L. Janis)在其《團體迷思:政策決定及失敗的心理學研究》(Groupthink : Psycholo...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