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76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師素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現。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是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範、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因此,可以說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教師素質是職業素質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有...
國立台東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ool 教學目標增進學生一般與專業學職,培養學生處理基本之會計、商務學識,並陶冶學生樂群和諧與職業道德觀念,以提升服務人群品質。 師生概況教師之延聘,以具專業與服務熱誠為要,全校現有教師員工136人,學生31班(含資源班一班),計1152人(原住民學生有254人)。 教學設備各項設備,逐年改善與充實,設有語言教室二間,資訊大樓、實習大樓、圖書館、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視聽教室、飲料與調酒教室、客房教室設備完善、齊全。 社團活動為充實學生休間生活,共成立31個社團。學生依自己之興趣、性向選 擇參加,每社團均聘請校內外學有...
本我_自我_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制地位,它是個體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的教養後而逐漸形成的。它是依據「完美原則」而行,代表傳統價值和道德觀念,也是人格中的仲裁者,個人的道德戒律與是非善惡的判斷標準皆由此裁定,代表理想而非現實。 參考資料柯瑞(2001)。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六版)。(鄭玄藏等合譯)。台北市:雙葉。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郭耳堡的道德認知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前期,又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獎賞懲罰階段,兒童會服從權威、避免懲罰。第二階段是相對功利取向階段,兒童道德觀是互惠概念,所謂公平概念就是你為我做事、我為你做事。第二期是道德循規期,又分為好男、好女階段,兒童的善意行為就是要取悅他人。第二階段是法律秩序服從階段,道德行為就是要維持社會秩序規則。第三期是道德自律期,第一階段是社會契約階段,兒童認為法律再侵犯個人權利時,必要加以修正。第二階段是普遍道德原則,認為良心是道德行為的指引,尊重每個人是至上的。
資訊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集成及資訊服務;(3)社會支援環境,即現代工農業生產,以及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4)效用積累過程,即勞動者質素、國家的現代化水平和人們生活品質不斷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不斷穫得進步。
教育的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檢核此教育的本質是否正確。 皮氏規準 一、合價值性所謂合價值性,所指的就是教育內容必須符合我們的道德觀,一個指導他人如何開鎖偷車的過程,雖然有教與學兩者的互動,卻缺乏了社會上人們的道德概念,這是一種價值觀的偏誤,因此就違反了合乎價值性這一點,因此這裡的價值所強調的是我們的觀點,我們的道德觀,還有連續而有價值的觀念,而不是一個教育內容所蘊含的金錢價值。 二、合認知性合認知性的意義在於,當我們學習一個知識的時候,必須具有實質的意義,並且確立其為真實...
沙卡洛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21~1989)前蘇聯物理學家。在五○年代協助前蘇聯製造出第一顆氫彈,而被譽為氫彈之父。後因公開鼓吹人民自由及核武道德觀,且不時批評當時的外交政策,而無法見容於領導階層,除遭剝奪一切榮譽頭銜外,並於一九八○年被流放至高爾基。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始由戈巴契夫下令釋回。因其在人權及裁軍問題上貢獻很大,一九七五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倫理道德為宗旨而成立的社團法人。前身為成立於民國五十六年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七十九年十二月,改組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並於八十年三月舉行成立大會,推選李登輝總統為會長。現階段主要任務為配合政府推動文化建設,鼓動各界積極參與藝文活動,宣揚倫理道德觀念,促進社會自覺及改善社會風氣。縮稱為「文復會」。
魔鬼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十九世紀桂冠詩人索籍(Robert Southey)在他寫的Vision of Judgment一書序文中,指稱拜倫(Byron)、雪萊(Shelley)、亨德(Hunt)等人向傳統道德觀念挑戰為「魔鬼學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