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42.97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迥然不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臺多悲風」、「南國有佳人」、「驚風飄白日」、「謁帝承明廬」等篇,鏗鏘音節,抑揚態度,溫潤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與《三百五篇》異世同律,此所謂韻不可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
四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方極遠的地方。《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大矣孝熙,四極爰轃。」唐.楊烱〈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歷三辰而玉步,照四極而金聲。」
蕙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蕙,香草名。蕙心比喻女子芳潔、純美的心。《文選.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玉貌絳脣。」唐.王勃〈七夕賦〉:「金聲玉韻,蕙心蘭質。」
大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偉大的成就。《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也者,金聲而玉振也。」
2.古樂一變為一成,九變而樂終,至九成完畢,稱為「大成」。後來引申為集合前人的學說或主張,形成完整的體系。《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迥乎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臺多悲風」、「南國有佳人」、「驚風飄白日」、「謁帝承明廬」等篇,鏗鏘音節,抑揚態度,溫潤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與《三百五篇》異世同律,此所謂韻不可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
敻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臺多悲風」、「南國有佳人」、「驚風飄白日」、「謁帝承明廬」等篇,鏗鏘音節,抑揚態度,溫潤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與《三百五篇》異世同律,此所謂韻不可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
蹈規循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規蹈矩」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齊之以禮,相趨帝庭1>。應規蹈矩,玉色金聲2>。動之以樂,和風四布。龍申鳳舞,鸞歌麟步3>。 〔注解〕 (1) 帝庭:朝廷、宮廷。 (2) 玉色金聲:比喻操行貞固。 (3) 龍申鳳舞,鸞歌麟步:形容唱歌跳舞,生活快樂。
玉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操行堅貞。《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經危蹈險,不易其節,金聲玉色,久而彌彰。」
冤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恨。《水滸傳》第八回:「宋時這座林子內,但有些冤讎的,使用些錢與公人,帶到這里,不知結果了多少好漢在此處。」《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大人既與小生做主,成其婚姻,這金聲便是小生的岳父了。不可結了冤讎,伏乞饒恕!」也作「冤仇」。
應規蹈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謹遵禮法,不越法度。《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齊之以禮,相趨帝庭,應規蹈矩,玉色金聲。」也作「循規蹈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