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28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日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采葛〉一詩刻劃戀人間的相思之情,內容是:那個人採葛去了,一天沒有相見,像是隔了無窮月啊!那個人採艾蒿去了,一天沒有相見,像是隔了無窮季啊!那個人採艾草去了,一天沒有相見,像是隔了無窮年啊!全詩描述一對分隔兩地戀人的相思之情,將分離的感受用度日如無限長久來表達,生動刻劃了殷切思念的心情。後來「一日三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思念心切。
驚弓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王又問:『你怎麼知道呢?』更羸回答說:『這雁飛得很慢,是因為身上的舊傷在痛;鳴叫聲悲傷,是因為長久跟不上雁群。舊傷還沒好,心裡受到的驚嚇也沒有平復,所以一聽到弓弦的聲音,就驚惶地往上飛高,舊傷迸裂,掉了下來。』臨武君曾被秦國打敗過,心中的陰影難以去除,就像這隻雁一樣,並不適合讓他擔任對抗秦國的主將啊!」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驚弓之鳥」,用來比喻曾經受到驚嚇,心有餘悸,稍有動靜就害怕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久、遠大。如:「遐壽」、「松鶴遐齡」。《詩經.小雅.天保》:「降爾遐福,維日不足。」唐.太宗〈九嵕山卜陵詔〉:「末代以來,明辟蓋寡,靡不矜黃屋之尊,慮白駒之過,並多拘忌,希慕遐年。」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婦人之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施小惠而不識大體。[例]這是婦人之仁的做法,短期或可奏效,但絕非長久之計,不足為法。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 今例小人當道,瓦釜雷鳴的局面是不可能維持長久的。 近義黃鐘毀棄、君子道消,小人道長 反義賢人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久。《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文》:「稟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
岌岌可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果想要壓伏人民,那麼只要用嚴刑峻法,人民自然就會被壓伏了。但是這樣只能讓國家暫時安定,卻無法維持長久。」因此管仲認為採勝民之道的結果,將是「危哉!君之國岌乎!」,造成國家的動盪不安,請桓公三思。」後來「岌岌可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危險。在《韓非子.忠孝》中,則引作「當是時也,危哉,天下岌岌!」
委曲求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一切事物,不堅持己見,才能客觀;不自以為是,才能受尊重;不自我誇耀,凡事易成;不驕傲自矜,反而能夠長久。急於張揚顯溢,反而引起無數的紛爭。求全之道,莫過於「不爭」,聖人不與人爭,天下反而沒有人可以與他爭。所以老子認為古人所說的:「曲則全」,就是說委曲就可以保全,這絕不是一句空話,是實實在在可以達到的。後來「委曲求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委曲自己,遷就別人,以求保全。
揚眉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擺脫長久的不如意而感到快慰、舒暢。[例]在屢遭落敗之餘,這次他終於奮力一躍,擊敗對手揚眉吐氣,勇奪跳遠金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